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不可分立的四权(7/10)

1983年是冷战后期美苏的对抗小高峰期。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1986年10月与里根举行了雷克雅未克会谈。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双方没有在战略防御计划上达成妥协。在冷战结束20年之后,美国和俄国还在讨论如何开始削减核武器和运载工具的谈判。

最初,美国计划以天基的激光发射器为拦截武器。后来事实证明,那时的激光武器还很不成熟,其他相关技术也不成熟。里根之后的美国政府一再缩小战略防御计划的内容,至今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网。但在当年,该计划却给苏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甚至被认为导致了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原因众多。苏联内部和东欧集团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是主要原因,而经济已经临近崩溃。外部原因则有阿富汗战争的消耗,以及中国和美国站到一起等新因素。当然,在东西方对抗中,西方对苏联集团的压力一直存在(反之亦然)。在苏联已经不堪重负之时,星球大战计划是压垮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高边疆”美国空军现在有一本《高边疆》期刊。很类似美国当年的“西进运动”美国向西开拓“边疆”是一场以武力为先导的运动。只有在驱赶和屠杀土著的印第安人之后,才有“边疆”地区可供美国人开发。太空本来无人居住,那里没有人因为“高边疆”运动而受到伤害。人类进入太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获得地面上的军事优势,不是向太空殖民,或者开发资源。在可预见的未来,人类不可能在太空过上可以自持的生活,从别的星球运回矿产并获取利润也很困难。除了接纳人类的探险精神之外,太空总是直接为人类在地面的生活和活动服务。这些活动多是军事的。“高边疆”运动比其他边疆运动(包括地理大发现)具有更多的军事成分。

侦查、通讯、指挥、控制——所有这些军事装备都已经搬上了卫星。卫星(以及以月球为基地的平台)不仅收集和传递信息,而且还将搭载武器。除非各国拿出足够的诚意,否则太空的非武器化必将成为空谈。半个多世纪以来,已经有了核武器控制的失败先例。

f?四权之外的争夺

以上这些理论反映了一个简单事实:军队运动速度在提高、运动空间在扩大,军力投射距离在加大,同时,武器打击距离增加,烈度增加,并能够更好地保护使用者。在四权之中,能够更好达到这个目的的那一个权必定占有优势,因而更受理论家注目。权力优势不是恒久的。现在有了对四权的争夺。在进入太空之后,人类的竞争和战争范围还没有达到最大化。人类的探索是无穷尽的,人类的竞争是无穷尽的,人类对权力的争夺也是无穷尽的。人类探索到哪里,权力争夺就会跟到哪里。战争将出现在人类身体和人类工具所能达到的一切空间和虚拟空间。所有这些争夺都应该是地缘政治学的研究范畴。

在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实体空间之外,争夺已经进入了虚拟空间。现在不仅有了“信息战”理论中国的沈伟光是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理论的人之一,也许是最早的一人。奇妙的是,他所受教育不多,不懂电脑,更不懂互联网。他有官方身份,却是私人著述。,一些国家还组建了信息战军队。在军事冲突中,黑客攻击对方的网络系统,瘫痪敌方的通讯、指挥和宣传,就像在热战中炸毁敌人的道路和大桥。据报道,在2008年的俄国和格鲁吉亚的武装冲突中发生过网络攻击。俄国有非常好的数学和软件人才,但两国都不是信息产业发达的国家。所以,这样的攻击只是小试锋芒。将来也许会爆发“制虚拟空间权”的大规模战争。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曾多次指责中国的黑客攻击。这种战争与以往的战争不同,看不见实物,看不见硝烟,却能够达到战争的目的,使“敌人”遭受他们不能承受的损失,屈服于“我们的”愿望。信息战会像热战一样造成大量的财富损失,也会造成人员伤亡。1999年喧嚣一时的“千年虫”事件虽然有些夸张,有杀毒公司的商业炒作,但当时对“虫”后果的预言可能会出现在信息战中。

在今天的战争中,电磁战已经是战争手段之一。在设计时注重飞机、军舰等作战平台的隐形性,以加强它们的自我防护和突防能力。同时,侦查技术也在进步,以更早地发现更远处的目标。远离敌人在非打击武器中也同样适用。雷达是侦查工具,也是整个武器系统的一部分。雷达的搜索面积大、实时,取代了飞行员在空中用肉眼搜索。和无线电一样,雷达的出现也可被看做符合武器系统的进步模式。很多年来,不仅战斗机、轰炸机等作战飞机装上了雷达,还出现了专门用雷达搜索目标的预警机,以及间谍飞机。对于地缘政治学,这些具体的军事技术可以归入更大的种类。详细研究是军事学的内容了。

在物理学和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将来的人类或许可以进入更多的空间维度。那时,也许会出现“制第八维空间权”之类的理论和实践,以控制进入其他宇宙的通道。我们这一代人大概不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了。但假如看到了,合格的地缘政治学家不会为此惊讶。人类有掠夺和杀戮的本能。除非受到政治的制约,战争具有向更大规模发展的倾向。

新式武器层出不穷,人类杀戮的效率越来越高。战争加速了武器的研发。一战时的新武器是飞机、坦克,还有大量使用的毒气。二战时期是核武器。冷战时期是导弹。20世纪末是信息化、精确制导炸弹。21世纪初的标志性武器还没有出现。可能是冷血的(无血的)人工智能士兵。这样下去,武器总有一天会失控,落入有毁灭人类决心的狂人手中,或脱离人类而具有独立意志。不过,如果没有了人类,地球的其他生命会幸福很多。

地缘政治不会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彻底改变。所有技术的目的都要归根为“人”或为人服务,或为了控制和杀伤人,还是为了己方的目的服务。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上,这一事实长期不会改变。今后人类也许能够终生在太空生活、繁衍。但他们可能在数代之后变异为别的物种。技术没有灵魂。先进武器可以控制人,杀伤人,却不可能争取到人心,也难以长期控制地面上的财富。空中的、海上的胜利者最终还要回到地面上来。

显然,在三权和四权之外,还有需要争夺和控制的权力。军人们更了解这些技术性的权力。除此之外,我们更不应该忽视人权。人权是权利(right),也是权力(power)。权利可以转化为权力,没有权力保障的权利则是一纸空文。人权是中国人的权利,不会因外国人提倡就变成了国外特有的权力。人权在中国并非舶来品。儒家的先圣们早就提出过“仁者爱人”和“仁者无敌”等观念。在距今2300多年前,儒家的“仁”是超前的,也是有限的。他们要求权力者向人们施舍他们原有的权利,不知道没有权力就没有权利。早期的儒者是理想主义的权力崇拜者,后世有更多匍匐在权力之下者。当他们试图现实地操纵权力时,就变成了法家。法家擅长的是权术,很少是法律。如果非要与现代比较,他们更接近于狡诈的律师,而不是正直的法官。如果今天的中国能够以秦汉以前的儒家思想为起点,恢复传统的仁爱文化,建立起能够真正、充分保障人权的制度,必将在世界上为中国增添巨大权力。

陆地、海洋与领土的关系

在讨论了陆权、海权、空权和太空权之后,还是要回到地面上。制海权、制空权和制太空权都离不开陆地上的基地,它们的目的是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如果不能帮助在陆地获得优势,各权就失去了意义。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绝大多数人总是生活在陆地上,因此,权力也必须落实到地面。古希腊神话说,巨人安泰(Antaeus)的母亲是大地女神盖亚(Gaea)。他只要接触大地就能百战百胜,因为他能够从母亲那里汲取无穷力量。大力士赫拉克勒斯(Hercules)识破了他的秘密,在搏斗中把他举到空中扼死。这个神话大概是空权打败陆权的最早事例。然而,赫拉克勒斯是站在大地上杀死敌人,取得胜利的。

这场搏斗的起因是宙斯(Zeus)要向他的祖母盖亚造反。宙斯是安泰的侄子、赫拉克勒斯的父亲。算起来,赫拉克勒斯比安泰小两辈。他的胜利表明,新权力取代了旧权力。

a?清末的陆防与海防

传统上,中国是一个陆地国家,这也是农耕社会的特点。在19世纪中期之前,对中国的威胁大都来自北方。中国的目光朝向内陆,一向缺乏向海洋扩张的动力。而在陆地上的扩张也不积极。汉、唐两朝都有向西方的扩张,但主要是为了从侧翼钳制匈奴或突厥,目的是以攻为守,不是扩大帝国的疆界。南宋皇室为躲避元兵而逃难于海上。最后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蹈海而死。海洋没有能够挽救南宋皇帝的性命。自汉、唐的强盛之后,中国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出现在元、清两朝——都是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元朝军队进攻外海岛屿(日本、爪哇)都遭到失败,证明游牧民族不擅长跨海作战。不过,台湾在元朝时正式归属中国。明朝时,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最大的壮举,却仅限于炫耀帝国的强盛。大船队满载着士兵和财宝,却对海外土地和商业利益没有任何兴趣。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