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理解,或者我希望“某国心”既然本是向
之心,就一定还要是坦诚的心,敞开的心,智慧、博大和宽容的心。
2002/4/11
这样看“某国心”显然也有同样的问题:它必然都是一样的吗?尤其,它必须都是一样的吗?当然不是。到都是丰富多彩的心,
自由的心,个
独
的心,其风
各异绝不因为国界而有束缚(这也就是文学不受国界束缚的原因)。所以“某国心”从来就不是一个可靠的、测度心魂的单位,从来就不是个
的坐标。在另一篇文章中我写过:“说到保护民族语言的纯洁与独立,以防
势文化对它的侵蚀与泯灭,我倾向赞成,但也有些疑问。疑问之一:这纯洁与独立,只好以民族为单位吗?为什么不更扩大些或更缩小些?疑问之二:各民族之间可能有霸
,一民族之内就不可能有?各民族之间可以恃
凌弱,一村一
中就不会发生同样的事?为什么不
脆说‘保护个人的自由发言’呢?”
针对文学和艺术,中国有一句行的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人类)的。细想,这话已然暗示了一
褒贬:越是世界的就越是好的,反之则不够好。然而,可有哪一民族不是世界的吗?世界从来就不是一个空壳,而是诸多民族的构成。那么“世界的”当然也不会是空
来风——是“民族的”就必然是“世界的”如此说来,那个“越是…越是…”岂不是废话吗?非也。在我想,前面一个“越是”指的是个
,是真诚,是独
;后一个“越是”则是指敞开、沟通和借鉴。那就是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有相互敞开、沟通、借鉴的理由和价值;而越是能够相互敞开、沟通和借鉴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
好的。而绝不是说:越是孤芳自赏、固步自封、自恋自闭就越是民族的;倘其如此,又怎么可能是“世界的”?“世界的”岂不真的是空
来风了?
史铁生
使人舒适,国保障安全,而最终的幸福非而不可。)故在外星人到来之前,文学一向是以“地球心”为观察、为悲喜、为眷念、为折磨的。政治则不同,政治总难免是以“国”为划分、为遵守、为协商、为抗争的。而文学的理想,岂条条国界可以阻隔?比如不
什么文学奖,倘其过分地倚重了国籍或语
,被损害的只能是这奖项自
的声望。这就是为什么文学并不逃避政治,却又不等于政治。这就是为什么文学不是属国的,而是属人的。这就是为什么文学可以超越国界和语
(倘有外星人,还要超越天
或星系)。
个人发言,关心普遍,各风采,同
愿,从而“家心”、“国心”、“地球心”就都有了
好的解释和方向,不是这样吗?这未免太过理想吗?那就说说现实。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向我们要求着理想的那
状态。
当然,所有民族都有其独风采的文化、独
智慧的信仰,不可
制地扬此抑彼,更不能以经济或政治的
势去统一,把意趣纷繁的“地球心”都变成一
味。向
之心,纷然独
,那才好;
成一律,就怕
愿又要变了味
。
祝您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