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寻常威尼斯(2/2)

我连忙问朋友怎么回事,朋友说,正在讨价还价,他不让步。我说,那就照原来的价钱吧,并不贵。朋友在犹豫,我就自己用英语与老人说。

这便是依然淌着罗的意大利人。自己知小买卖,小无所谓,是贫是富也不经心,只想守住那一自尊。职业的自尊,艺术的自尊,人格的自尊。

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正是他们支付的代价,有人说,也是他们人格的悲剧。

朋友说,这真是犟脾气。

莎士比亚写过一戏叫《威尼斯商人》,这使很多没来过威尼斯的观众也稍稍领略了当年这座城市的商市风貌,又对这里的商人产生了某定见。

在威尼斯这样的城市,全世界旅客来来往往,要设法赚大钱并不困难,但是他们不想。店是祖辈传下的,半关着门,不希望有太多的顾客来,因为这是早就定下的规模,不会穷,也不会富,正合适,穷了富了都是负担。因此,他们不是在博取钱财,而是在固守一生态。

去一家店,推门去坐着一个老人,我看了几件货品后小心问了一句:“能不能便宜一”他的回答是抬手一指,说:“门在那里。”

欧洲生活的平和、厚重、恬淡,分地与此有关。

到一家玻璃制品店逛逛,店主人邀请我破例到隔参观烧制过程,理由只是他喜中国文化。见他烧得娴熟便随叫他师傅,他连忙说不,整个威尼斯没有几个师傅,他还是徒弟。炉火照得他满脸通红,估计年龄已六十开外。

意大利的假面喜剧本是我研究的对象,也知中心在威尼斯,因此那天在海边看到一个面摊贩,便兴奋莫名,狠狠地欣赏一阵后便挑挑拣拣选几副,问明了价钱准备付款。

我有时想,这莫不是可·波罗在天之灵在跟我们开玩笑吧要在这里开玩笑,他一定先找中国人。见到自己家乡一下转来转去地现那么多中国人,他一定兴。

正在这时,一个会说意大利语的朋友过来了,他问清我准备购买这几个假面,便转与老人攀谈起来。老人一听他利的意大利语很兴,但听了几句,睛从我朋友的脸上移开,搁下原先准备包装的假面,去摆其它货品了。

但我知真实的原因。老人是假面制作艺术家,刚纔看我的挑选,以为遇到了知音,一讨价还价,他因突然失望而伤心。是内行就应该看价值,就应该由心灵沟通而产生尊重。

摊贩主人已经年老,脸廓分明,别有一份庄重。刚纔我欣赏假面的时候他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也没有向我,只是自顾自地把一假面拿下来,看来看去再挂上。当我从他刚刚挂上的假面中取下两,他突然惊异地看了我一,没有说话。等我把全选中的几拿到他前,他终于笑着朝我,意思是:『内行”

我在这里见到了很多的威尼斯商人,总的觉是本分、老实、文雅,毫无诈之气。由此一步证实了我以前的一个判断:只有发达的商市纔能培养良好的商业人格,投机取巧、狡诘诈,不是因为太懂商业而是因为不懂商业。

最难忘的,是一个卖面的威尼斯商人。

但是,我一再说“照原价吧”老人只轻轻说了一声“不”便不再回

我们看够了那光灿熠熠的闹剧。

确实来过中国,只是在传记中夸张了他游历的范围、份和度。

这样的生意当然不大,这样的态度也实在太离谱,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意大利商家都是如此,但无论如何,这里留下了一典型。

当年,他一个人游走在中国人之间,现在,有很多中国人游走在他家门前。我在威尼斯小巷间闹过好几次笑话,都与中国游客有关。大多是我在这里遇到了一批批四川来、浙江来或湖南来的读者朋友,寒暄一番依依告别,各自钻小巷;但麻烦的是,刚转了两个弯再度相见,大笑一阵又一次分手,转悠了几圈又当面相撞。后来连大笑也嫌重复太多只想躲避,刚退到墙后,却见边小船上另一批朋友在叫我。

如果说是悲剧,我对这悲剧有尊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