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篇传统也可能是一zhong骗术(3/4)

,就有点儿不知趣了。

王朔:就是。他是从哪儿学的?他有没有老师呀,孔子?

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但跟那么多人行过,我也没见他拜谁为师呀。

老侠:庄子说他跟老子问过"道",但考证起来,又无从证实。

王朔:那时有书吗?他们看什么呀,那些大竹简子搬来搬去的?他到哪儿去看呀?孔子除了《论语》还攒过其它书吗?

老侠:据说他删改过《诗经》,经他一删改,只剩现今能看到的三百首了,剩下的八成儿都被他那点儿道理给灭了。没有孔子,我们今天说不定还能多看到几首先秦的诗。中国每朝每代编书,都要删改,最狠的是清朝编的《四库全书》,被灭掉的遗产有多少,现在的人也搞不清,反正数量不会小。据说孔子还编过《春秋》,鲁国的编年史。其实,孔子删改前人典籍,与秦始皇焚书也没什么区别。被删掉的再也找不回来了,不就跟烧了一样。被改过的面目全非,全成了篡改者的主观意志,还不如一把火烧了,也少让今天的人中毒。

王朔:那个时候的穷孩子怎么认字呀?这个字是谁教的?

孔子家也不太富裕吧。谁教得他这么劲劲的,张口就是至理名言。

老侠:他的自我期许很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多狂呀,既随心所欲,又中规中矩,这只有神人的份了。

王朔:"发乎情,止乎礼义"是他说的吧。全是自我解嘲的话,有贼心没贼胆。

应该给他重新拿白话写一遍,重新造一下句。

老侠:中国读书人的那种人格狂妄就是从孔子开始的。不管你问什么,都难不倒我,我都有一套说辞。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从没有自知之明,没有界限。人稍出点名,就什么都敢抢,文学评论家可以到音乐讨论会、绘画研讨会、经济讨论会上去。

还真就有人喜欢附庸风雅去请,他也不要脸地有请必侃。

王朔:这叫通才,任什么也难不倒。

老侠:我在国外,曾问过他们这类问题。他们说,如果开有关物理学的讨论会,一定要请杨振宁,因为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权威,一定能说出有见地的话。但要开经济学或政治学讨论会,不可能想到去请杨振宁。而杨振宁到中国来,什么都请他讲,他也敢讲。

王朔:也不光咱这儿吧。人一出名,张口就有格言。

老侠:有时看那些大人物的格言,看着看着就要背过气去。比如说,维特根斯坦与罗素同为西方的大哲,维就只专注于哲学,纯粹极了。而罗素成了大哲后,就什么都想插一杠子,什么都想评论一番。其实在哲学之外的领域,他也没说过几句语惊四座的话,都挺一般的,但就因为他有名,就成了格言了。

王朔:像有朋友从大老远儿的来,不也高兴吗,说这类大白话,谁都能说出来,可他一说就成了格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