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侠:那是真正的思想解放吗?
王朔:现在回头看,我确实觉得那时候是思想解放。我当时也许没有感觉到,或者说感觉不那么强烈,仍然觉得有很多东西束缚着。但现在回想起来,八十年代还真是思想解放的,好多东西就是那个时候破掉的,好多闪光的东西也是那时候出现的。一旦呼吸了第一口自由空气,就很难忍受任何规范了。
老侠:人们从八十年代可能都认真地想过真理这个东西,觉得在人类思想史上,真理常常走向它的反面,成为一种束缚一种包袱。真理这东西,发现的过程肯定是非常艰难的,但它一经发现出来,就会给发现者或拥有者以特权,他们就以为真理在握就可以号令天下。另一方面,对大众来说,真理是使人懒惰的理由,既然真理已经被发现,我们就不必再思考再怀疑再探索了,按照真理做就是了。有了真理,大家就有了一种活法,没有人再愿意费神了。这两个方面加在一起,就会窒息人的怀疑的冲动。思考的冲动。创造的冲动,世界就会变成某一真理主导下的游乐场。所谓怀疑,只有一个对象:那就是真理,神圣的真理。怀疑真理才会知道任何真理都有界限,或用波普尔的话说,必须能够证伪的才是真理。不能证伪的东西同时也不能"证真",是一些既不能证明为假也不能证明为真的怪物。可悲的是,人类在这个怪物的笼罩下生活过很长时间,甚至历尽血腥仍痴心不改。
王朔:因为这世界上没有绝对。
老侠:绝对这东西在中国导致了太多的灾难。但是反过来,把相对主义绝对化又会导致新的灾难,甚至导致与相信有绝对真理时一样的灾难。九十年代,出于拒绝西方霸权的政治的和心理上的需要,知识界的文化相对论盛极一时,而且与本土化。东方主义的流行相重叠。这种相对主义相对得没有什么标准,或者说怎么弄都行,怎么说都有理。最后相对到文化之间无优劣,价值之间无高低,活法之间无从对比。
但是,这里有一个东西必须说清,什么叫一个人所选择的真实价值。你不能说一个人在全封闭中的别无选择是真实的、美好的。因为他没见过别的活法别的文明,他无从比较也无从选择,你怎么可以判断他那种封闭的原始的生活就是最适于他的生活呢?价值的选择必须以比较为前提,没有比较的别无选择不是他自由选择的结果。只有开放了,他呼吸到自由的空气了,他了解了各种生活方式后再做出选择才是真实的符合人性的。比如一个藏民,让他从西藏走出来,去过内地、去过纽约巴黎哥本哈根开普敦,全世界他都走过,最后他又回到西藏,选择了西藏的生活方式,这才是真正的人的选择。你不给他开放的视野,无从进行价值比较,无从比较他自己的活法与其他人的活法哪一种他更喜欢,你就告诉他,他现在的生活是最好的,这叫什么?有点像古罗马的贵夫人在角斗场中看奴隶的肉搏。她们坐在安全地方,举着望远镜欣赏奴隶之间的血腥杀戮,这确实刺激,让人兴奋、尖叫,但你的欣赏是以他人的死亡鲜血为代价的。对欣赏者来说这是绝妙的刺激,而对搏斗者来说则是灭绝人性的自相残杀。坐在城市里欣赏老牛炊烟的田园风光,然后告诉农民这是最好的生活。这种旅游者观光客的态度与贵夫人欣赏奴隶角斗没有实质性区别。
现在,我们再回到你的选择问题。你说,一旦呼吸了第一口自由空气之后,就再也难以接受任何人的规范了。那么你的写作。你的做人方式,还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