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辑心灵独白1(2/4)

记得拉练途经冒险验矿工的生活,带我们参观的一名工人师傅说,他们已经不知什么叫害怕了。井下暗无天日,漆黑一片,谁知什么时候会现塌方呢?瓦斯灯下,他安祥的笑容显得那样动人。我闻到他上呛人的烟味和汗味,暮然觉得这个陌生人的生命与我有着某神秘的联系。

一天晚上,我经过一片建筑工地。一座型大厦即将完工,旁边有一排破旧底矮的房屋。其中,有一家小杂货铺,门摆着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电视机前,里三层外三层围了四五十个衣衫褴褛、瑟瑟发抖的民工。他们睁着睛贪婪地看着,尽小小的屏幕上布满雪,画面模糊不清。然而,好恶却由不得他们,杂货铺的主人可不他们喜不喜看,啪地一声就调到另一个频去了。一阵轻轻的惋惜声之后,他们又津津有味地看下去。那天晚上,气温是零下好几度。

读张中行先生的杂文,写及红楼的滴旧是非功过,尤其令人神往。特立独行之士、异想天开之论,比比皆是。又读汪曾祺的散文,追忆西南联大的校园琐事,同样让人心仪。困窘中的尊严,苦涩中的幽默,乃见中国“新型知识分”之人格独立。大“好听”的课和值得崇拜的教授如同凤群角。老先生方方正正,年轻教授也学会了照本宣科。斟词酌句。

我想寻找北大的故事,今天的北大的故事。

十四

生命可贵。

孔夫所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却是百家争鸣的时代。

十三

真正的太平盛世里,政府官员即使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民众也并不一定要赞扬他,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他份内的事。吏治败坏的时候“清官”也就现了,因为“清官”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人意外。

如果每个教授都变作了同一个面孔,那么北大和别的学校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是针对北大而言的。刘再复先生则看得更远,他引用了密勒的名言:“一个社会中,怪僻的数量一般总是和那个社会所的天才异秉、神力量和德勇气的数量成正比。今天敢于独立怪僻的人如此之少,这正是这个时代主要危险的标志。”

中国人的“清官”情结,只不过是对意外的憧憬而已。当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风靡大街小巷的时候,我充分验到“民”的辛酸。

我对“学术”总持怀疑的态度。学术繁荣的时代,往往是思想匾乏的时代。在清代,学术大师们舒舒服服地亡国,舒舒服服地搞学术研究。音韵、训信、版本、文献终于掩盖了扬州嘉定的血与火,掩盖了三寸金莲与猪尾

十七

十五

认识自己的愚昧与卑微,是自信心得以建立的基。

生命可贵。

这是一群无声的人。在这座一千多万人型都市里,他们数量大,

十六

自信是一遭人怨恨的品质,因为自卑的人占绝大多数。于是,我注定了不可能拥有太多的朋友。

十一

十九

十八

斯大林就是一个异常珍惜自己生命的人。有一次他必须乘飞机去波茨坦,飞机准备好了。但是经过长时间动摇后,他拒绝乘飞机,决定改乘火车。代表团甚至开会都迟到了,准备得这么长久,一切都作了检查。一贝利亚报告说:准备了一条专线,专门的列车,装甲的底。在离柏林的每一公里上站有约15名士兵,并有数辆装甲车护送。在波茨坦,有内务所属的7个锐团围成了3个圈守卫着他,而契卡分又有多少。可是别人的生命对他来说只是官方不公开的统计学范围的事。

刘再复先生在议论二十五《怪人论》中指:“就是在同一个北京大学.在蔡元培的时代里,教授们都有很多故事,在他们之后,还是一些教授,如顾颉刚、梁漱澳等,也有很多故书。然而奇怪的是,到了本世纪的下半叶,北京大学的教授们似乎没有故事了。他们除了著书、教学和写自我批判的文章之外,多还留下一些‘思想改造’中的笑话,没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这个世界上,我的人很多,真正理解我的人呢?

颁布了新的禁烟法案,规定青少年买烟必须提供年龄证明。为同胞的健康担心,不知这样是不是狗拿耗闲事。这个问题,还得向林则徐老前辈请教请教。

十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