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梁父王谢堂前的燕子》影王谢堂前(3/4)

确实已经老迈。但他一直保留着当年创建民国的耿直不屈精神,而这精神,使他那上了年纪的肉身,也增添一份异样之神采。我们注意到,五十上下的雷委员“面容显得有点焦黄疲惫”六十开外的穿中山装的赖副官,更是头发落尽,背部佝偻,每次想立正都伸不直背。只有朴公一人,虽已“七旬上下”“神色却是十分的庄凝”“胸前银髯临风飘然”“踏着迟缓而稳健的步子”而他的做事态度,是坚持原则,有始有终,不肯半途而废。他和雷委员对弈,下到二十手时,身体困乏而瞌睡起来。雷委员立即起身告辞。朴公自知身体不支,精神上却不肯放弃。“怔怔的思索了半晌”他终于说:

“也好,那么你把今天的谱子记住。改日你来,我们再收拾这盘残局吧。”

朴公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肉身老朽但精神不屈的情状,正可比《岁除》之赖鸣升。其实,朴公就是贵族阶级的赖鸣升,文儒高雅的赖呜升。而《梁父吟》这篇小说,和《岁除》也很有相似处,作者皆藉用人物的言语行动,来揭露他们自己的性格。所以我们可以说这篇小说是朴公的性格悲剧。

第二种解释——以诸葛亮影射王盂养

依照上面所论,我们若把王孟养解释为张飞,则《梁父吟》的主角是影射刘备(汉室正统后裔)的翁朴园。如此,《梁父吟》便是朴公的故事,正如《岁除》是赖鸣升的故事。可是我们发现,白先勇在另一方面,又以诸葛亮影射已故之王孟养。而从这一出发点推展,《梁父吟》的含义就大为改变:没出面的王孟养变成了小说的主角,正如衰微的李家是《思旧赋》的真正主角。而朴公,和《思旧赋》里的二女仆一样,退居次要角色,变成了悼念凭吊主角的人。我们也可换一句话说,依照小说的第一种解释,便是朴公追念王孟养,朴公追念辛亥革命。依照小说的第二种解释,则是王孟养被追念,辛亥革命被追念。两者之间重点不同,主角也就不同。

白先勇以诸葛亮影射王孟养的用心,我们可在小说里找到证据。从朴公谈话叙述中,我们得知他们三个结拜弟兄,在民国建立以后几十年间,东征西讨之时,以王盂养为最“叱咤风云”官位也升得最高,当了“总司令”朴公说:“平心而论,讲到才略机智,我要首推你们老师。”雷委员也说:“恩师行事,一向令重如山,口出必行。”王孟养的灵堂里,挽联嵌了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中原父老望旌旗。”这些显然都暗指王盂养为诸葛亮。但最有力的一个证据,是小说篇名“梁父吟”

梁父吟,又名梁甫吟,原来是汉乐府的曲名。据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诸葛亮一心兴汉,而功败垂成,后人追念他壮志未酬的悲烈,作诗哀悼他,诗中就提到梁父吟。例如李商隐的《筹笔驿》: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馀。

还有杜甫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首杜甫的《登楼》,特别值得注意,因为朴公书房壁上所挂郑板桥手笔的对子,写的正是这首诗里的“锦江春色来天地,王垒浮云变古今”二句。由此可见,白先勇存心把这首诗的旨境意境,容纳入这篇小说里。另外,王孟养灵堂里的挽联之“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亦取自杜甫诗《蜀相》: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