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
全是听熟了的套话!整个电影院里,自始至终都是闹哄哄的,谁在专心听讲啊:有人在嗑瓜子,有人在窃窃私语,有人在嘻嘻地笑,还有人在偷偷地看书。换一个单位开这样的会,气氛肯定会庄重、严肃得多。可在知识青年中间开这样的会,就莫法了。来自各区、各公社的知青,互相之间都不认识,周围又没个干部,散漫惯了的年轻人,谁有那么高的听讲用报告的兴致啊!
直到轮着郑璇讲用了,电影院里才安静下来。一来郑璇是本县知青,早有所闻,大家都想见见她的尊容;二来郑璇的事迹登了报,影响比其他讲用的人更大些,大家都想听听她讲些什么;三来是在轮到她讲话之前,知青办主任黄三乐抓过话筒,狠狠地批评了刚才会场上的混乱,并且即兴规定了几个"不准"。知青们都知道黄三乐的身份,晓得自己的命运操在他手里,万一被他点到名字,留下个坏印象,那你在乡下再怎么卖苦力干,也别想跳"龙(农)门"了。所以,会场里才有了点开会的气氛。跟着,黄三乐还以炫耀的口气,提高了嗓门说道:
"…大家都知道,郑璇同志是出现在我县的、全省闻名的优秀知识青年。她的出现,是我们县的光荣,也是上山下乡运动结出的丰硕成果。对大家来说,她的事迹,听来会特别生动,非常亲切。下面,就请郑璇同志讲用。大家欢迎!"
黄三乐带头鼓掌,主席台上的三排人也都纷纷地拍着手。顿时,整个电影院里,也像受了感染似的,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众人的掌声中,郑璇站在话筒前面,修长、挺拔,吸引了全场人的目光。她的脸庞端庄秀美,眼神沉静安详,双手捧着稿纸,嘴里吐出的普通话既标准又动听,只有严欣听得出,在她的话音里没有丝毫感情:
"我今天讲用的题目是:广阔天地炼红心,扎根山寨志不移!…"
她一点也不慌,声音也不颤抖。严欣只能在心里说,她已经习惯了,两三个月来,她到处登台,到处讲用,已经见过世面,不会因为在几百几千人面前讲话而慌张了。她仍然在用和开头一模一样的声调往下说:
"…我的讲用,分六个小节。第一个小节,是认真读宝书,踏上征途;第二小节,接受再教育,很有必要;第三小节,更上一层楼,勇闯'三关';第四小节,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第五小节,高举革命旗,苦炼红心;第六小节,扎根在山寨,奋斗终身…"
严欣几乎要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难道是郑璇的讲用稿?这难道是她写的?这难道是她发自肺腑的语言?这难道是她的嘴巴里讲出来的话?不,这太不可能了!她临走的前一天,跟他讲过准备的材料内容,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呢?这太不可能了!他心目中的郑璇,决不可能当着成百上千人的面,欺骗他严欣,欺骗她自己!可严欣抬起头来,在台上对着话筒镇定自如地发言的,正是她郑璇,不是别人!
严欣的头脑里"嗡"一声响,感到一阵阵从未有过的眩晕,他像吞吃了一大把蛆虫,恶心得直想呕吐。这当儿,在他眼睛疾速地闪过叔叔严觉写的那首小诗,闪过巴佬公社一幢幢茅里往外抬的死尸,闪过马铁匠一家,乌黑龟裂的手掌里抓着的一颗颗洋芋…他想嚎叫,他想扑到台上去把郑璇拖下来,他想夺过话筒大声呼喊,这不是她想说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