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长生的故事,可以看仓央嘉措的现代版。两人都是突然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从一无所有变成应有尽有。但又心有不足,存在
挣扎。生命的矛盾在于,不是满足了
质和地位,心
就能得到彻底的自由和圆满。心识的混沌正是现代人所有
神疾困的
源。
我将仓央嘉措写故事,塑造了长生这个角
,希望能够更全面地诠释“仓央嘉措”这个符号所蕴
的
神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生活在何方的人,与救赎,死亡与再生,纠缠与解脱,幻灭与真实,拘禁与自由,都是命定的主题,这也是这个故事要探讨和应答的内
。
人有
弊端,亦有
珍贵。得到和放下,同样不易。修行是希望和失望反复
递的过程,是可能终此一生都无法抵达和完成的事。
慈悲的人即自
,此生纵不能无憾,亦求无悔,问心无愧。在自省中觉悟前行,度过短暂的一生,这便是此时我所认知的“长生”和“永恒”
而今这小说,背景放在现代,主角为男
,和《惜
纪》遥相呼应,如日月
辉呼应。
对心存执念,生死大关,觉悟超越——这是我在这本书里书写的内容。
超越别、
生、境遇、
族、信仰,超越这人世
付给我们的
份标签,认知的困缚,宕开
怀,接纳无常变幻,
一个真实坦
、端正敬直的人,获得长久的安宁和喜悦。
如我当年借红楼一梦中贾惜这个寥寥数语的人
,写
了《惜
纪》,那是一个关于女
,自证觉悟的故事。我自信表达了自己当时要表达的理念,即使它并不完善圆满。但我
信,懂得的人,会懂得,喜
的人,会喜
。
慈悲喜舍,是这本书传达的意念心。
我所擅长的不是写情节,因此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亦不算跌宕起伏,靠的是文字所营造的意境和意蕴。意图写人
在不同的时段,对生命的理解和困顿。
从当下开始,比永远踟蹰不前要好。
市面上有很多写仓央嘉措的书,很多人谈论仓央嘉措,解析他的诗或人。仓央嘉措是不可解的,起码不可单纯作为一个情圣、情僧来理解。
远而清晰地呼唤。心中渐次升起的正念、正信、正觉,是来自纯真本我的召唤。我寻回它,即将奉持它,如奉持心中的莲。
日月为明,明者为觉,觉而后悟。生而为人,不应泯灭本来的灵之光。
《永嘉证歌》言:“在
行禅知见力,火中栽莲终不坏。”信然!我的小说,从来只与自
的觉悟相关。
微言大义,我所能给的不是答案,是属于个人的理解。
修行,不仅是佛教徒所为,它应属于每一个升起觉悟,试图超越烦恼拘禁的人,以自真诚认可的方式,对生命
的探讨和回应。
生存的价值和方式该如何抉择?人所寻觅和追逐的最终答案是什么?孤独与生俱来,焦虑
与日俱增,
理的乡关和
神的乡关混淆不清,生命的
源在哪里?
故事的男主角——尹长生,藏名“索南次仁”亦是长生之意。这个名字,来自李白的那首诗《经?离后天恩
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仙人抚我
,结发受长生。”在许久之前,我已认定,这是我小说里必将用到的名字。
仓央嘉措存在的意义,不是浪漫和叛逆,颠覆了众人对活佛的理解,迎合了众人对情的喧嚣期盼,他昭示人
的自由广阔和觉悟的可能。他的境遇和状况,他的痛苦,在每个人
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现,只是方法和形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