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2/3)

余亦能咏,斯人不可闻。

想起那首著名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黄鹤楼前长江岸,孟浩然登船走了,李白还依依不舍地看着远帆,怅然若失。大概也只有“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式的一见如故,才能让一向洒脱的仙人失了常态吧。

孟浩然也写《早寒江上有怀》——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迷津有问,平海夕漫漫。

人以群分,其实就是这样浅显的理。有些人一辈也只是个温的陌路人,彼此问好,互相关照几句,此外,难有其他;有些人与人的相识,亦可以是落般淡漠平然,彼此长久的没有集,只是知有这么一个人存在,待到遥遥一见时却已是三生石上旧相识,以前只为今日铺垫。相悦相知,却没有清晰完整的理由。

昨天夜里突然想起两句诗:“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这两句诗的作者湮没不彰,只知是云南一烟——“茶”的烟盒上的。很多人因为这两句话,而迷恋上这烟。我在想,也许李白初见孟浩然时就有这样亲切的动吧。

我因此可以理解李白为什么在黄鹤楼送孟浩然时表现得依依不舍。而对杜甫,李白就没有那样激动眷恋的亲切表示。虽然小杜对他倒是念念不忘。我觉得这和杜甫酒量小有直接关系,李白倒不是薄情,只是有时候不是个正常人,不喝酒他要死的。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来风雨声,落知多少”那样漫不经心,人云亦云。从来不曾思过,不是每个人都会在天睡了一觉以后就能写这样的天然妙语的。

唐史载孟浩然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李白仰慕他,恐怕也有二人同有侠风的因素。孟浩然亦酒,疏豪。他一生经历简单,诗语冲淡,格却很丰富。遇上这样一位素所仰慕而又意气相投的前辈,难怪一向狂放的李白才会收拾起不羁的狂傲,一再表示敬意。

我家襄曲,遥隔楚云端。

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明显可以看李白的诗学到了孟浩然的神髓。但是如果认真品味,还是会发现孟浩然的句妙些。最后结句“迷津有问,平海夕漫漫”比“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更清远恬淡。或许李白在学诗时很受过孟浩然的影响吧,日后见到这位老前辈又被他的人品风仪折服,才有如此谦逊的表示。在意态远这一脉上,我觉得孟浩然更与李白共通,至于他与王维之间,则是空灵恬淡的意思更接近一些而已。

《红楼梦》中林黛玉所写的“杏帘在望”一诗(其实是雪芹手笔),当中有“一畦韭绿,十里稻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的句,极受赞誉。但若和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相比,到底伤于纤巧。雪芹是诗中有风景,浩然是诗中有气象。以我这千年以后的局外人看,到底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更有风致,语淡而气象,接近大巧不工的地步。

唐朝的田园诗人为数不少,但是能真正得上评家“恬淡清真,语自然,淡语天成”的赞誉,而又由始自终有这气韵的,只有孟浩然一人。他的诗句像一照耀下的禾苗泥土,散发着生动自在的田园气息,又闲闲地透着隐逸之风。后人即使苦心摹拟,往往也只是得其神韵之一二而已。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这几个平淡无奇的句,描摹细致,意境远。字字惊心动魄,又是那样的直白轻率。

说起来,孟浩然是个有人缘而无

孟浩然的诗好,好在“语淡而味终不薄”他淡泊远的诗风,恐怕是连李白也为之倾倒沉醉的。同是写秋江的诗,李白写《夜泊渚怀古》——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