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序:功夫应在诗外(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序:功夫应在诗外

我没见过安意如。半年前的一天,我在博客上偶然看到她的一篇《桃夭》,初看时文字质朴,以为是个男的,再细看另一篇《妙玉爱玲》,也就是后来录入《看张》那本书中的一篇,才发现她是个女孩子。起初以为她是张爱玲的崇拜者,因为我已经知dao了她的年龄,对她对张爱玲的shen刻理解很惊讶。以为不用全力是不能达到的,而用了全力,张的幽暗绝望对她应当是没有好chu1的。于是好为人师地教导她不要沉溺于张的小资世界…“所以,当时代很热闹之时,如果能敞开心灵迎接世界当是最好的。”但她随后回复,那只是为了写作,不沉溺、不mo拜,只是要费些心思罢了。很快她完成了《看张》的工作,并笔耕不辍,更让我确信了她的笔力。

那一段时间她每天录一两首《国风》,从《周南》到《召南》,从所选的篇目上,我看chu了她的yan光和对诗的ju有穿透xing的理解力。一般说来,《诗经》名tou之高妇孺皆知,是中国诗歌的源tou,但从汉代以来,就没有几个真正能完全懂得的了。读《诗经》如果没有注释,将是寸步难行。大多数说自己喜huan《诗经》的,只能够喜huan《蒹葭》、《关雎》等少数篇章中的少数句子罢了。真拿了“诗三百”让他读,可能只是如叶公老龙般束之高阁了。她边读边解,文字如那四言诗一样,让人摇旌以梦,于是,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就是中国诗可抒不平之怨,可达社会之用,可寄山水之情的思想源tou。因为有了诗教,我们可以不求诸宗教的迷狂而自有生命的皈依与安逸。读诗、诵诗、解诗是我们优秀的传统。诗歌塑造了我们的诗心。但诗史三千年,多数诗歌都因年代久远而与我们的生活隔mo起来,除了极少数外,我们读诗都需要借助参考书。通过参考书我们了解字义、词义、背景等等。但参考书纷繁多样,注释也常歧义多chu。除开这些不讲,光是训诂考据也要消耗太多jing1力,必然破坏读诗的整timeigan,等到弄懂诗中的字义词义,再去欣赏,已经没有更多的心力了。

安意如这本也是读诗的参考书,但不是注释书。“沉yin”不是朗读,不是歌唱,而是用心去读,用心去gan应。gan应诗歌、gan应诗人、gan应诗心。安意如还是位二十来岁的女孩子,不是学问家,但她懂诗。因为她懂人,更懂得诗人。诗人都是真xing情的自在人,不guan是古人还是今人。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诗人都是怪人,他们不通人情事故,癫痫痴狂,常常与人格格不入。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安意如就是其中的“知我者”是可以和古今诗人心灵相通的人。因为她自己同样拥有一颗诗心。同时她也是伶俐的人,她能抓住她gan应的一切,用她清丽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