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历史的当下yan界
——评严歌苓《金陵十三钗》
肖龙华
以小说的形式重现历史事件的作品在近年多有涌现。但从一个女xing视角来解读当初发生在中国的大屠杀事实,并能够成功将血腥暴力与民族尊严再度嵌入今人的心坎,那无疑是破天荒的tou一遭。张纯如完成英文版本的《南京大屠杀》后不久便长辞人间,战争的罪恶与恐怖足以使一个心智完整的女xing陷于无所解救的困境,最终以生命的了结声张自己无声的抗议。而历来被小说评论界看好的严歌苓,着手创作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下的以人wu命途为题材的小说,应当是接chu2了很多第一手的资料或者转手的资料,大量残酷的铁证并没有击垮严歌苓,她在2005年日本军队投降60周年的时刻,用笔书写对侵略者毫无人dao可言的大屠戮的愤怒,对以shen反抗yin毒势力的那群女人那群国际使者投以同情的目光和赞许的喝彩。ganxing的描述战争中小人wu的命运或许比冷冰冰的事实更能使人chu2摸到历史的苍凉,以及冷的兵qi与热的shen躯一并毁灭的震撼。看过《金陵十三钗》的读者无不对尘封的历史重燃起这样或者那样的情gan来,也许它的价值就在于此。不忘历史不忘灾难该是一个民族的秉xing。
1。多zhong叙事手法的变换
作者以自叙的口吻,讲述她的姨妈书娟在1937年12月南京城的所见所闻。用一个老者的回忆作为切入口,进行全篇的布局,把读者的目光直接引向炮火纷飞的现场。这是个高明而实用的手笔。如果以姨妈作为当事人来复述自我的经历,反而没有比作为第三方听证的作者的引述更加扣人心弦。因为作者在说这个故事的时候,是以一个听众的shen份亦兼以叙述者的姿态与读者jiaoliu,这zhong直面jiaoliu相当直接有效。而且引述的方式避免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困境,这zhong方式的自由在于它可以调节叙事节奏,cha入作者回顾起历史来的看法及作者与读者的潜xing对话。比如说《金陵十三钗》里多次写起教堂以外侵略军对中国人所犯的罪行,要换作第一人称来写显得拘谨,第一人称本shen的局限使它不适宜在这篇小说里采用。“我姨妈书娟”是个自由游弋的个ti,偶尔消失于文本也不会破坏整tigan,反而使我们更shen入地接chu2那段历史的其它人其它事。这些人这些事构成小说的要素,比如装扮成唱诗班的十三个青楼女子的执意投险,刺杀的片段作为小说的最后一幕,却被演绎成不倒的绝唱。
“我姨妈书娟”贯穿了1937年12月12日直至12月27日这15天里所有在mei国教堂的事件。圣诞前夕之前的叙述以时间为单线结构,平铺开来。接着日期tiao向27日,记述书娟向英格曼神父忏悔的经过。她懊悔于她曾心生恶念,意图加害ji女赵玉墨。而她父亲的这位情人想与她和解,却被日本兵带走而失去最后的见面机会。由此书娟回忆起24日下午至晚上的经历。恶毒的黄军对唱诗班的少女产生邪念,以一zhong堂皇的理由,一张ti面的请帖,并施以qiang权的手段使mei国神父服帖。在这个关tou13个ji女站chu来表示他们愿意代替唱诗班的女子前往日军营帐,她们各怀凶qi打算与日本人拚命。书娟之所以忏悔该是因为后面赵玉墨代人受死的勇气。赵玉墨领tou引十二个姐妹向明知不能回tou的地方走去,这构成书娟的震撼与不安,此前的只由于家ting原因的怨气消退了。以书娟的忏悔为前调,继而引chu十三钗的悲壮chu行,把落差和惊讶留给编辑与读者们。
2。历史与复杂人xing
起先我gan觉《金陵十三钗》里,突chu的人wu不是那十三个代唱诗班少女受罪的ji女,而是mei国教堂的英格曼神父。英格曼神父是个天主教徒,有着众生平等的先进理念。他没有任何歧视中国人的意思,在战争中原本不必对中国人施以援手的他是破例地一次接一次地,ding着生命和教堂灭亡的风险帮助濒临危亡的中国ji女、军人甚至一个个被****的路人。英格曼在矛盾斗争里接受30多名ji女的避难,并向他们提供wu资及安shen之所。当他即将对中国军人说抱歉赶他们chu教堂时,军人的一个军礼把他的成命收回。英格曼始终都是彬彬有礼的,对他的随从和雇人严加guan教,虔诚地面对上帝严格地对待自己,比如他多方设防把尚年幼的孩子转到国际安全区。当他gan觉到mei国教堂可能是日本人的目标时,会为担心辜负家长们的委托而扶梯叹息。在战争环境下自shen难保而有这等jian持,英格曼神父实在是个特别的人。他面对日本人的刺刀面无惧se,反倒讽刺日本人的十二把刺刀在威胁他。他的威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