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金庸的小说人生
孔庆东陈珺吕少刚
谁是读者最多的当代作家?
这个问题问过许多人,也许答案各异;但是不可避免的,一定有许多人会把票投给通俗小说,投给金庸。
三十一岁完成自己的第一本武侠小说,三十五岁创办自己的报纸,一支笔写武侠,开创江湖,纵横天下,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文人数千年的梦想,似乎全bu在金庸shen上实现,而这样的金庸,也显得更加神秘而让人难以把握。有人称他为大侠宗师,有人却以为他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
金庸,到底为何许人也?
金庸1924年2月6日生于浙江海宁县袁hua镇,生肖为鼠,星座是水瓶座。据说这样的人思维min捷,ju有清晰的dong察力与超群的想象力,而足不停步地追求理想,最适宜成为新闻记者、政治家与文人。这固然也不过是姑妄言之姑妄听之,然而金庸其后的一生,似乎正印证了这样的说法。
海宁本非繁荣大城,据金庸本人说“海宁在清朝时属杭州府,是个海滨小县,只以海chaochu名”然而此地却当得人杰地灵四字,于景观上,东临江海,西南则依杭嘉湖平原,土地富庶,风光明媚,更拥有汹涌澎湃,雄伟磅礴的海宁chao,年年8月,大批游客聚集海宁,观赏江海相激而生的gungun怒chao,金庸曾提过,他小时候zuo童子军,曾在海宁乾隆皇帝所造的石塘边lou营,半夜里瞧着gungun怒chao汹涌而来。
而他所见之怒chao,又是怎生景象?这点我们可在金庸第一bu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略窥端倪。
“这时chao声愈响,两人话声渐被掩没,只见远chu1一条白线,在月光下缓缓移来。蓦然间寒意迫人,白线越移越近,声若雷震,大chao有如玉城雪岭,天际而来,声势雄伟已极。chao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以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
而接下来乾隆皇帝的侍卫白振为乾隆取扇,勇斗怒chao的jing1彩段落,则穷尽作家想象描绘之力,更是雄奇神异之至。有人论金庸笔下最chuse的景se描写,推海宁chao为第一,也要拜这少年经验所赐。
而小小海宁一地,于人文上,也是名士辈chu,学风鼎盛。晚清以来,局势动dang,旧学新知,传承jiaoliu,更是人才济济:文有王国维,理有李善兰。金庸的近亲蒋百里、徐志mo,皆是现代史上的名人。
然而或许是由于江南土地富饶,风致秀丽,而海宁倚江依海,士气和煦,所yun育的俊杰,也多是多思多虑,shen沉忧郁的xing格。金庸曾说:“近代的著名人wu有王国维、蒋百里、徐志mo等,他们的xing格中都有一些忧郁se调和悲剧意味,也都带着几分不合时宜的执拗。”“陈家洛shen上,或许也有一点这几个人的影子。但海宁不chu武人,即使是军事学家蒋百里,也只会讲武,不大会动武。”
这样的xing格带着中国传统士大夫和文人的清高孤傲,带着他们的忧思冷寂,带着他们的沉静和平。后来金庸笔风转变,所写主人公以慷慨悲歌、豪杰英shuang的北地壮士为主,然而江南的明丽秀雅,江南名士的淡静悲哀,却也时不时地在作品中chu现。
而诞生金庸的海宁查氏,也并非凡门,称得上是当地望族,代代书香。查氏先祖源chu于芈(mǐ),乃楚人之后,史称“名宦均文苑,代代有清官”至明清之时尤盛,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曾亲笔题封:“唐宋以来ju族,江南有数人家”
金庸祖上最著名的文人,一是明清之际的著名史学家查继佐。查继佐(1601—1676年),字伊璜。明亡后改名左尹,字非人,别号东山钓史。他是崇祯举人,明亡后回乡讲学著书,沈起《查东山年谱》说他有“全集一百二十册,约八千余页”而惟《罪惟录》、《鲁chun秋》、《东山国语》、《钓业》数zhong传世。
二是康熙、雍正年间的查慎行、查嗣ting兄弟。查慎行是清代著名诗人,因才受康熙帝赏识,曾入值内廷,有“烟波钓徒查翰林”之称。他的诗作宗法宋诗“诗风宏丽稳惬,亦有沉雄踔厉chu1”亦有不少反映战争和民众苦难之作,著有《敬业堂诗集》等,为清初名家。金庸《鹿鼎记》全用查慎行《敬业堂诗集》集句为回目,既ti现了他相当高的诗文造诣,也示他对先祖的景仰向往之心。查慎行与其弟嗣ting等皆入翰林,当时号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然而后来查嗣ting主考江西,chu题“维民所止”被雍正帝猜忌为影she1他“雍正”去tou,于是遂兴起一场文字大狱。查嗣ting父子死于狱中,查氏一族皆受牵连,查慎行其时已老,仍不得不率领全家进京投狱,归乡不久,也即逝世,可称封建时代文人的一起典型悲剧。
到金庸本人这一代,查氏又添辉煌,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穆旦,本名查良铮(1918—1977年),乃是金庸族兄,近年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现代诗歌第一人。这对兄弟,文名可说是超过了祖辈。
在对金庸有重大影响的人wu中,不可不提到他的祖父查文清。
查文清是光绪丙戌进士,曾任江苏丹yang知县,因政绩加同知衔,不久发生著名的“丹yang教案”
《天津条约》签订后,大量西方传教士拥入中国,依恃本国势力,欺压中国百姓。光绪十七年,丹yang百姓忍无可忍之下,围攻焚毁了当地教堂。查文清受命捕拿为首烧教堂的两人斩首示众以向外国教士jiao代,但他同情烧教堂的人民,便预先通知那两人逃走,而回报上司,则说此事是由外国教士欺压良民而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拥而上,焚毁教堂,并无为首之人。随之辞官,而为朝廷定为“革职”chu1分。
辞官还乡后,亲手编纂了九百卷之多的《海宁查氏诗钞》,书未成而去世。
金庸说祖父对他影响有二:一是使他知dao外国人欺负中国人,二是要多读书。
后来金庸始终怀抱“外jiao官”的理想,主要动机是游历世界,观光各国,但于报国建功的事业心上,亦有希望以己力捍卫国家民族的尊严之意,这不能不说与祖父的教导有密切关系。
金庸父亲查枢卿是有名乡绅,心地纯厚,对人客气而随意,在金庸当时看来“他似乎觉得jiao朋友比业务成功更重要”查枢卿受过西洋教育,对金庸相当chong爱,也很注重对他的教育。金庸曾在《圣诞节杂gan》里提到这样一件轶事:
“在中学读书时,爸爸曾在圣诞节给了我一本迪更斯的《圣诞述异》。这是本极平常的小书,任何西书店都能买到,但一直到现在,每当圣诞节到来的时候,我总得翻来读几段。”
《圣诞述异》,亦译为《圣诞颂歌》,是狄更斯的一bu著名中篇小说。这bu小说写的是一位冷漠无情、刻薄寡恩的守财nu在圣诞夜zuo了一个梦,梦见三个圣诞jing1灵带他游历,看到别人的温暖相爱和他自己的冷漠孤独,而终于幡然悔悟,成为一个有爱心和友善的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充满了狄更斯式的温情和爱,而对金庸的影响也相当大。他说:“我一年比一年更能了解,这是一个伟大温暖的心灵所写的一本伟大的书。”
心怀温情,宽厚待人,这样的思想,此后影响到金庸的一生。在他年少的时候,他对家中的仆役和下人便抱持着同情与友爱之心。他从他们shen上第一次看到人生的不平等,看到自己之外其他许多人的命运和悲剧。他家有一位老长工,名叫和生,在查良镛小时负责接送他上学。后来金庸听他说了他的故事。他年轻时被财主少爷陷害入狱,未婚妻被夺去作了继室,他chu狱后复仇刺伤那财主少爷,复又入狱,受害几死而幸为任丹yang知县的查文清所救,而查文清辞官之后,便带他回了海宁。
这一段悲剧便是金庸小说《连城诀》的原型。在他所写的武侠小说中,始终贯彻着这样对弱者的同情。后来金庸说,他认为的善良,主要还是两个字“侠气”也就是扬善抑恶,为弱者打抱不平,这成为金庸的“侠”的基本理念。
金庸母亲是徐志mo的堂妹,金庸十三岁时她便早早去世。生母早逝令金庸很早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但他对母亲的回忆与shen情,仍时不时地在文字中liulou。在《书剑恩仇录》中,写到陈家洛“回忆儿时母亲多次携他的手在此观chao,yan眶又不禁shirun起来”这样的句子,也寄寓着他自己的shen世之gan。
家门世代书香,自然藏书甚多,而由于金庸的伯父、父亲、大哥都是大学毕业生,新书也不少。金庸从小与书为伍,一生好读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