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一个15岁少年眼中的生死谁的青舂(3/4)

不识愁滋味,因为你没有阅历。但是当你老了,已经识尽愁滋味的时候,欲说还休了,天凉好个秋了。所以我的结论是什么呢,这本书值得注意,值得关注的,并不在于他是15岁的少年,并不在于是得癌症的孩子。更多的是在于他写得好,这就是我最后的结论,我尤其想重点推荐《悠哉悠哉》这篇文章。

徐晓:我说几句,跟子尤也算有缘分,他生病前的一个星期,一个朋友请柳红和他儿子,请我和我儿子一块看戏,我们就见面了,结果大概三五天之后,就听说子尤病倒了,我当时的心态也很特别,他最初病的时候没有去看他,为什么呢?我有点怕,我有点怕面对一个14岁的孩子的生病状况。后来子尤做完手术之后,我和我儿子看他,让我特别震惊的是,子尤的谈笑风生,开始我想,这是一个孩子不太懂面临着什么,后来聊多了,发现他不是不懂,这就是他的一种生命态度。他玩味生命,比如说他在做手术或者是做各种检查,都很痛苦的时候,他不但不让医生给他打麻药,还要拿镜子照着自己看,看自己的伤口,看医生怎么样操作,后来慢慢的才知道,他要的就是这样的传奇人生,这是他对生命有一种玩味的超然的态度,接下来,我知道子尤爱写,但是不知道他写得多好,看了《悠哉悠哉》之后,我真的是特别的震惊,在看这个之前,我先看的是《让我心痛的〈妞妞〉和妞妞》,我就已经很震惊,我说他这么有理性,又这么激情充沛,既非常个人化,但是又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情绪化的东西,分寸把握得非常好,不管你是同意他的观点,还是不同意他的观点,你都为他写的叫绝,为他的态度叫绝,就是对这件事的态度叫绝。接下来看的《悠哉悠哉》,我说这是一个贾宝玉,把那些女孩子写得都活灵活现的,清澈、自然、纯美,这是非常好的,不由得不让你不心疼这样的孩子。上个星期,我听柳红跟我说,子尤有一点情绪波动,我就赶紧到医院去看他,他突然觉得好像有点没意思,总之有点情绪低落,我就想,他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地要面对自己的现实,他还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总之我们特别希望,我就特别想鼓励他写作,我们第一次看他,就跟柳红说,要让他写一本书,记录下他生命的过程,当时我想,一个失学的孩子,一个养病的男孩,要让他有一个支撑他生活的事物,否则的话,他怎么过呢?他看到同龄的孩子都高高兴兴的,其实那时我把子尤想简单了,现在子尤跟我说,他比起一年以前,已经深刻了许多,我想不管怎么样,他还是一个孩子,还会面对很多的问题。柳红作为一个妈妈来讲,都是一个母亲,我们都面对十几岁的孩子,深知其中的艰难,我觉得柳红和子尤有一点二合一的感觉,就是他们两个的心心相印,可能会让所有的母亲都羡慕,就是子尤对他母亲的欣赏,就是让人特别羡慕,反正我作为母亲特别地羡慕,他会关注他妈妈穿什么,他会关注他妈妈相貌,关注他妈妈的写作,比如说柳红写的一篇文章,他会提一些意见什么的,子尤就会一点点的指导她,你该看哪些书,好像成了她的老师,总之让人特别的羡慕,但是我觉得他们未来的路也特别的艰难,就是祝他们母子能够走得尽可能顺利一点。

王一方:姜峰跟子尤是诗友,我们请他谈谈。

姜峰:我也是子尤得病前的一周,很偶然地走到他们家,我跟柳红应该算是同龄人,有共同的经历,也曾经经历过很轰轰烈烈的时代。我很偶然地在柳红家,柳红给我看了子尤的诗,我真得感动极了,我已经离那样的世界很远了,突然间被子尤的诗拉进那个时代里,我很久没有写诗了,我写了一首诗给子尤“我不知道青春的祭坛上多了什么样的旋律”几天之后,我这句话好像应验了,突然间子尤得病了,我们就围着子尤的病很忙乎,这么样的一个孩子,他的精神世界比我们还宽广,我们不必为他的痛苦担忧,反倒可以跟他共享他的精神世界。这次这本书在少儿出版社出版了,我们也特别地激动,里面有一些东西选了,有些东西没有选。其实我觉得这本书本身记录的是一个精神世界的成长,而不单纯是一个孩子的成长。柳红跟他的儿子共同营造了一个很优雅的精神世界和美好的精神世界,看她和她的儿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生活在那个阁楼上,我觉得像一对仙人一样地生活在优雅的世界里,我真的很羡慕他们,其实这本书带给我们的这种境界,应该是我们这一代人或者是几代人永远的追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