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吴汝纶chu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的前后
京师大学堂是北大前shen,先后有安徽几个人参与领导京师大学堂建设。其中,教育家吴汝纶是否担任总教习一事,史学界颇有争论。本文结合《清史稿》和吴汝纶家书,揭开历史真面目。
周玉冰
京师大学堂的创立
从现有可靠资料来看,最早在中国提chu近代大学概念的应该是王之chun。王之chun是湖南清泉县人,先后作为曾国藩、李鸿章和彭玉麟的bu属,参与镇压太平军,历任山西巡抚、安徽巡抚、广西巡抚。曾chu访日本、俄罗斯、德国、法国。1882年,王之chun在《广学校篇》中指chu:“西学规例极为详备,国中男女老幼,无论贵贱,自王子以至于庶人,至七八岁皆入学…乡塾之上有郡学院,再上有实学院,再进为仕学院,然后入大学院。”将近代大学的概念介绍到中国。随后,薛福成、郑观应等人多次提倡改革教育模式。
1896年2月,时任guan理官书局大臣的安徽人孙家鼐上奏了《官书局章程》,提chu“拟设学堂一所”同年6月,刑bu左侍郎李端棻上了《奏请推广学校折》,进一步提chu创建京师大学堂的蓝图,终于浮chu了水面。
1898年chun,光绪皇帝顺应时代chaoliu,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帷幕,明确创建京师大学堂。7月3日,总署上报了梁启超起草的《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学堂章程折》,当即得到批准。同时,皇上还任命时任吏bu尚书、协办大学士的孙家鼐为guan学大臣,既担负着创建京师大学堂的重任,又兼负guan理全国新式学堂的职责。
后来,慈禧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发失败了,但京师大学堂还是保留下来,成为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北大的前shen。
张百熙重视人才
1900年chun,孙家鼐卸任京师大学堂guan学大臣。继任者是chu使过法、德等国的许景澄。也就在这一年,因为反对攻杀外国使臣得罪慈禧,被以“勾结洋人,莠言luan政”等罪名被杀于北京。相传许景澄被判时,心中还记念京师大学堂经费,取来存于俄国银行的四十万两办学银子的存折,jiao给当局。
1902年1月10日,张百熙被清廷任命为京师大学堂第三任guan学大臣。张百熙是湖南长沙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进士,曾被派赴英国任tou等专使大臣,在悉心考察了英国的教育后,他认为要在gen本上改变中国愚昧与落后,就得重视人才的培养。
回国后,张百熙奏请“将京师大学堂改隶国子监,正名大学,以一学术而育真才。在被任命为guan学大臣后,他拟就各级学堂章程六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