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节(2/2)

惠特曼

如果我们用一棵大树来表示国文学的发展,那么欧·亨利、雷因·拉德勒、狄奥多·德莱赛、辛克莱·刘易士、维拉·凯瑟、罗伯特·弗罗斯特、瓦雪尔·林赛、尤金·奥尼尔以及埃德温·阿灵顿·罗滨逊都可以画成向四方伸展的树枝,而树一定是惠特曼的形象。

诗歌是文学的冠冕,我们有权不要人工培养的珍珠,也不要红宝石仿制品。国将会产生诗人(事实上,我认为已经产生),他们会使目前人们对狄更生的溢之辞显得华而不实。

朴在这些诗中显无遗。不过,你读一读她的全集,难免会到失望。狄更生在允许自己自由歌唱的时候,可以写她最好的作品,韵律谐整而又丰富多彩,表达情时选用的词汇恰如其分,主题都极自然。然而,这样的佳作只占很小的一分。弥丽·狄更生很喜把四行一节的诗写得像普通民谣,那样一来,这些诗就给人一单调的觉。民谣这格式本来就不够自由,她又把它得更加拘谨了,因为她缺乏锐的辨音力,而她的用语又极难适合这韵律。当她想使作品灵巧一些的时候,往往不能顾及抒情的。她时常写些警句式的讽刺短诗。这类讽刺诗应当像敲钉正好敲中钉一样才妙,而狄更生往往敲得太轻,而且时常稍许敲偏了一。她有才华,然而才华不能算太。人们对她赞扬得多,批评得少,实在有失偏颇。

我把惠特曼留到最后来谈,因为从他的《草叶集》中,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一直在寻找的真正摆脱了欧洲文学影响的地的国特。《草叶集》是一本意义重大的作品。不过,我不得不告诉你,惠特曼的诗质量有参差不齐,这情况在大诗人中是罕见的。我相信,许多书之所以受读者迎,是因为批评家在提到它们的时候,似乎它们都是些完无缺的作品。实际上,人世间本没有十全十的东西。要是读者们能够真正知自己所期望的是什么,或许更好一些。然而,事实上,他们在发现自己的看法与批评家不同的时候,上会过份责备自己不能欣赏那些实际上一无足取的东西。惠特曼是一位多产作家,有些诗并无新意,有时你必须忍受他文上这样那样的缺,不过,这些都无关大局,可以忽略过去。《草叶集》是一本适于在任何地方阅读的书。你可以据自己的兴趣来读,看到不合意的地方,就过去,随意从另外一段重新开始往下读。惠特曼有许多诗写得炉火纯青而又可,有的句则会使人的灵魂战栗起来。而且,他时常一语破那些奇妙动人的理念。无需我多说,惠特曼无疑是一位最有震撼力的诗人。他的生命力相当充沛,而且善于受生活的繁复多变,情与,以及真正的欣和兴奋。国人有理由把这些特都看成地的国特。惠特曼把诗歌带回给群众。他告诉我们,诗歌不一定非要到月光、废墟,以及患相思病的少女的悲中去寻找。诗同样存在于街巷尾、火车里、汽车上,也存在于工人、农妇们的工作里,存在于人生的任何时刻。也就是说,生活中有诗。你不需要刻意制造诗的语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都可以诗篇。惠特曼不仅从传奇故事中寻找他的诗歌的题材,还从最平凡的环境里发掘题材。读了他的诗,人们会对国这个国家的幅员辽阔,资源富饶,以及前途无量的远景产生更为刻的印象。他的诗是男的诗,民主的诗。这是一个新生国家真实的战斗呼号,也是一个国家文学的实基础。

(陈安澜译)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