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何栻(1816—1872)字廉昉,号悔庵,江苏江人。清
光时
士,曾任吉安府知府。著有《悔余庵诗稿》、《悔余庵文稿》等。
(6)挦撦意思是摘取和撕扯。一般指剽窃别人的词句。撦,扯的异字。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八月二十八日《莽原》周刊第十九期。
《齐姜醉遣晋公赋》见《悔余庵文稿》卷二。
(5)“每下愈况”语见《庄·知北游》。章太炎《新方言·释词》:“愈况,犹愈甚也。”章士钊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三号(一九二五年八月一日)的《孤桐杂记》中,将这个成语错用成“每况愈下”:“尝论明清相嬗。士气骤衰。…民国承清,每况愈下。”
(2)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笔名孤桐,湖南长沙人。
(3)《甲寅周刊》章士钊主编的杂志。章士钊曾于一九一四年五月在日本东京发行《甲寅》月刊,两年后至第十期停刊。《甲寅》周刊是他任教育总长之后,一九二五年七月在北京
版的,至一九二七年二月停刊,共
四十五期。其内容杂载公文、通讯,正如鲁迅所说,是“自己广告
的半官报”他办这个刊
的主旨,一方面为了提倡古文,宣扬封建思想,一方面则为了压制学生和他的反对者,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刊
中除一般地宣传复古外,还有不少诬蔑青年学生、为当时的所谓执政(段祺瑞)捧场和
嘘他自己的文章。
,而非争的开,因为《甲寅》不足称为敌手,也无所谓战斗。倘要开
,他们还得有一个更通古学,更长古文的人,才能胜对垒之任,单是现在似的每周印一回公牍和游谈的堆积,纸张虽白,圈
虽多,是毫无用
的。
辛亥革命前曾参加反清活动,五四运动后,他是一个复古主义者。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六年间,他参加北洋军阀段祺瑞政治集团,曾任段祺瑞执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参与镇压学生国运动和人民群众的
国斗争;同时创办《甲寅》周刊,提倡尊孔读经,反对新文化运动。一九二五年女师大风
发生后,由于鲁迅反对章士钊压迫学生的行动和解散女师大的措施,章便于八月十二日呈请段祺瑞罢免鲁迅的教育
佥事职务,次日公布。八月二十二日鲁迅在平政院控诉章士钊,结果胜诉,一九二六年一月十七日复职。后来章士钊在政治、思想上有所变化,转而同情革命。
鲁迅。八月二十日。
(4)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个散文名家。明代茅坤曾选辑他们的作品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因有此称。
(7)《停办北京女师范大学呈文》这篇呈文曾刊载《甲寅》周刊第一卷第四号(一九二五年八月八日),其中有一
分字句,旁加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