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和光同尘”语《老
》:“和其光,同其尘。”随和的意思。
《闲话》里的和这事实的颠倒,从神经过的看起来,或者也可以认为“偏袒”的表现;但我在这里并非举证,不过聊作
话而已。其实“偏袒”两字,因我适值选得不大堂皇,所以使人厌观,倘用别的字,便会大大的两样。况且,即使是自以为公平的批评家“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譬如和校长同籍贯,或是好朋友,或是换帖兄弟,或是叨过酒饭,每不免于不知不觉间有所“偏袒”这也算人情之常,不足
怪;
但当侃侃而谈之际,那自然也许来。然而也没有什么要
,局外人那里会知
这许多底细呢,无伤大
的。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一日《京报副刊》。
五月三十日。
但是学校的变成“臭厕”却究竟在“饭店招集教员”之后,酒醉饭饱,
厕当然合用了。西滢先生希望“教育当局”打扫,我以为在打扫之前,还须先封饭店,否则醉饱之后,总要拉矢,
厕即永远需用,怎么打扫得
净?而且,还未打扫之前,不是已经有了“
言”了么?
言之力,是能使粪便增光,蛆虫成圣的,打扫夫又怎么动手?姑无论现在有无打扫夫。
正应该这样办。但是,世上虽然有斩钉截铁的办法,却很少见有敢负责任的宣言。所多的是自在黑幕中,偏说不知;替暴君奔走,却以局外人自居;满肚
怀着鬼胎,而装
公允的笑脸;有谁明说
自己所观察的是非来的,他便用了“
言”来作不负责任的武
:这
蛆虫充满的“臭
厕”是难于打扫
净的。丢尽“教育界的面目”的丑态,现在和将来还多着哩!
但在《闲话》的前半,即西滢先生还未在报上看见七个教员的宣言之前,已经比学校为“臭厕”主张“人人都有扫除的义务”了。(10)为什么呢?一者报上两个相反的启事已经发现;二者学生把守校门;三者有“校长不能在学校开会,不得不借邻近的饭店招集教员开会的奇闻”但这所述的“臭
厕”的情形还得修改些,因为层次有
颠倒。据宣言说,则“饭店开会”乃在“把守校门”之前,大约西滢先生觉得不“最
彩”所以没有摘录,或者已经写好,所以不及摘录的罢。现在我来补摘几句,并且也加些圈
,聊以效颦——
(4)《现代评论》综合周刊,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七年移至上海
版,一九二八年底
至第九卷第二○九期停刊。主要撰稿人有胡适、陈西滢、王世杰、唐有壬、徐志
等,当时被称为“现代评论派”他们依附北洋政府,在一九二五年北京女师大风
及其后的五卅运动、三一八惨案中都支持北洋军阀当局,诬蔑革命群众运动。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们又转而投靠
查详细的事实,不大知”可惜的是西滢先生虽说“还是不信”却已为我辈“可惜”足见
言之易于惑人,无怪常有人用作武
。但在我,却直到看见这《闲话》之后,才知
西滢先生们原来“常常”听到这样的
言,并且和我偶尔听到的都不对。可见
言也有
,某
言,大抵是奔凑到某
耳朵,写
在某
笔下的。
至于“万不可再敷衍下去”那可实在是斩钉截铁的办法。
(2)即收本书的《忽然想到》之七。
“…迨五月七日校内讲演时,学生劝校长杨荫榆先生退席后,杨先生乃于饭馆召集校员若燕饮,继即以评议会名义,将学生自治会职员六人揭示开除,由是全校哗然,有
拒杨先生长校之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