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古书与白话(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古书与白话

记得提倡白话那时,受了许多谣诼诬谤,而白话终于没有跌倒的时候,就有些人改口说:然而不读古书,白话是zuo不好的。我们自然应该曲谅这些保古家的苦心,但也不能不悯笑他们这祖传的成法。凡有读过一点古书的人都有这一zhong老手段:新起的思想,就是“异端”(2),必须歼灭的,待到它奋斗之后,自己站住了,这才寻chu它原来与“圣教同源”;外来的事wu,都要“用夷变夏”(3),必须排除的,但待到这“夷”入主中夏,却考订chu来了,原来连这“夷”也还是黄帝的子孙。这岂非chu人意料之外的事呢?无论什么,在我们的“古”里竟无不包函了!

用老手段的自然不会长进,到现在仍是说非“读破几百卷书者”即zuo不chu好白话文,于是ying拉吴稚晖(4)先生为例。可是竟又会有“rou麻当有趣”述说得津津有味的,天下事真是千奇百怪。其实吴先生的“用讲话ti为文”即“其貌”也何尝与“黄口小儿所作若同”不是“纵笔所之,辄万数千言”么?

(5)其中自然有古典,为“黄口小儿”所不知,尤有新典,为“束发小生”所不晓。清光绪末,我初到日本东京时,这位吴稚晖先生已在和公使蔡钧大战了,(6)其战史就有这么长,则见闻之多,自然非现在的“黄口小儿”所能企及。所以他的遣辞用典,有许多地方是惟独熟于大小故事的人wu才能够了然,从青年看来,第一是惊异于那文辞的滂沛。这或者就是名liu学者们所认为长chu1的罢,但是,那生命却不在于此。甚至于竟和名liu学者们所拉拢恭维的相反,而在自己并不故意显chu长chu1,也无法灭去名liu学者们的所谓长chu1;只将所说所写,作为改革dao中的桥梁,或者竟并不想到作为改革dao中的桥梁。

愈是无聊赖,没chu息的脚se,愈想长寿,想不朽,愈喜huan多照自己的照相,愈要占据别人的心,愈善于摆臭架子。但是,似乎“下意识”(7)里,究竟也觉得自己之无聊的罢,便只好将还未朽尽的“古”一口咬住,希图zuo着chang子里的寄生虫,一同传世;或者在白话文之类里找chu一点古气,反过来替古董增加chong荣。如果“不朽之大业”(8)不过这样,那未免太可怜了罢。而且,到了二九二五年(9)“黄口小儿”们还要看什么《甲寅》之liu,也未免过于可惨罢,即使它“自从孤桐先生下台之后,…也渐渐的有了生气了”(10)。

菲薄古书者,惟读过古书者最有力,这是的确的。因为他dong知弊病,能“以子之矛攻子之盾”(11),正如要说明xi雅片的弊害,大概惟xi过雅片者最为shen知,最为痛切一般。但即使“束发小生”也何至于说,要zuo戒绝雅片的文章,也得先xi尽几百两雅片才好呢。

古文已经死掉了;白话文还是改革dao上的桥梁,因为人类还在进化。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虽然据说mei国的某chu1已经禁讲进化论了,(12)但在实际上,恐怕也终于没有效的。

一月二十五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二月二日《国民新报副刊》。

(2)“异端”语见《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3)“用夷变夏”语chu《孟子·滕文公》:“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里指用外来文化同化中国的意思。夷,古人对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蔑称;夏,即华夏,中国或中华民族的古称。

(4)吴稚晖(1865—1953)名敬恒,江苏武进人,国民党政客。他原是清末举人,曾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