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2/10)

三万多金,张青云换算了一下,当时一金可以换十几块人民币,这么多钱啊,张青云觉得自己这一辈也不可能挣到这么多钱。每个月几百块的工资,吃吃饭,买买衣服,买日常用品,就所剩无几了。

你看当秘书的,最多个三五年,有了合适的位,领导就放你走了,为什么?因为领导要栽培你,重用你,不能老是当秘书。这样级别上不去,也没有实权。况且秘书就像小媳妇,刚开始新鲜,用得多了,也就腻了,厌倦了,秘书想早走,领导也想早放你飞。

而司机,他本没有多少文化素质,要文凭没有,要素质不,当官几乎不可能,只有老老实实开好车,好服务,才可以继续风光下去,只有领导不了,没有权力了,他才重新归于平淡。因为没有太多希望,也就会更加塌实地活,更加细心,服务工作更到位,时间久了,就让领导觉得,还是司机贴心。所以领导会频繁地换秘书,不满意了就换人,而司机是很少换的,除非司机自己不争气,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谁知到了党校,就碰上了这个看门的老李,他是把住门,不让两个老人,说党校没有张青云这个人。大的天,晒得两个老人够呛,面上也过不去,心里更急,以为自己的儿失业了或者犯了什么错误被开除了。

自己的钱都不够,自然没有多余的钱给日渐衰老的父母。好在省城离老家有几百公里,没什么事情,他们也不会来。

想想也就气了,十年啊,自己都三十多岁了,孩也该有了吧,还没熬到一,比起国的同学,真是有天壤之别。

你想那么大一个党校,有上百位教师,连上家属和每天的学生,张青云又是这么不起的农村孩,放到那里谁都不会注意他。那时候也没有手机,公用电话都很少,联系本不方便。

秘书是文人,又都有知识分的臭脾气,偶尔骂一句,司机觉得可能没什么,秘书可能觉得这是对自己尊严的伤害。所以秘书和领导的关系都有个月期,然后过渡到平淡期,然后再过渡到冷淡期,最后能长期保持到平淡期的平就算不错了。

过后一打听,原来看门的老李是党校办公室李主任的亲弟弟,有关系才霸

张青云听了立即到血往上涌,当时杀人的觉都有,但想想冲动不得,只好装着没听见,忍了。



他大学一个班的同学林小兵,父母有,老早就给他安排好了,大学毕业不久,就去国读书了。大学四年,就没见林小兵学过别的东西,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英语了,张青云和他的同学都喊他假洋鬼

在张青云的父母一再请求下,老李才同意打个电话,到了政治系教研室,问有没有张青云这个人。张青云的同事说有,现在正在上课。老李这才把张青云的父母让到传达室休息。

等张青云上完课,下课的时候同事才告诉他,他父母在大门等他。张青云三步并作两步,急急忙忙赶到大门,看到父母等得都有急了。

和老李的遭遇促使张青云许多年来一直潜心观察研究这所谓的小人的心态,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理说,他们都是一些没多少文化的人,地位不,也可以说是低下,在这个社会上并不有话语权,手里也没有支多少有价值的权力,他们就是看看门,检查一下过往的车辆,巡查巡查院,吓唬吓唬捡破烂的民工或者心怀不轨的小偷。但不知凭什么,他们的心态如此失衡,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哪怕一丁权力(如果这也算权力的话),想方设法地刁难别人,从来不想着与人为善,而是拼命地作恶,不怕得罪人,不怕遭天谴,是什么让他们如此不近人情、孤注一掷?

有一年父母到省城里看病,父亲心脏不好,每隔几年要检查一次。母亲从来就没有过远门,看父亲来了,她也想顺便看看儿,看儿住在什么地方,工作环境怎样,心里也就放心了。

都说书生人情薄如纸,其实不是那回事,是因为秘书和领导都是有见解、有平的人,就像两个独立运行的星球,因为命运的机缘,在一起工作,其中一个围绕着另一个转,转的人觉得别扭,被转的人也觉得啰嗦。

张青云找工作时曾经去过一个老乡的宿舍。那个老乡比张青云大六七岁,研究生毕业留在了北京的一个研究所工作,毕业几年了,还没有谈上恋,就是因为没房。那几年在北京,别说你有一,就是有一间房,在刚毕业的大学生中间就不得了。男女双方见面后,最先谈到的是房,你没有房,北京姑娘谁愿嫁给你老婆,连个窝也没有,鸟都需要个窝,人家这个要求,不过分!

况且在领导边时间长了,清醒地看到了领导上的弱,以为自己以后可以弥补领导的缺陷,谁料想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式,越是大领导,越觉得自己的,自己的都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秘书这时候迎合还好,不迎合领导,首先倒霉的就是秘书。这就像婚姻,男人和女人因为相互不了解而在一起,因为了解而分开。

老李说:“这是规定。外人来要登记,以防坏人混党校来。”

忙把父母领了传达室往里走,老李喊住了,说要登记。张青云说:“登记什么,这是我爹妈。”

从党校家属院开去时,在大门碰上了门卫老李。老李看大门有十几年了,张青云刚上班时,他就在党校看大门,那时候张青云还没有分到房,住党校的单宿舍。当时党校为每个没结婚的青年教师提供一间房,不带卫生间,在走廊尽有公共卫生间。

能够一毕业就在省城里有一间房,作为自己落脚的地方,谈恋时有个亲的场所,张青云觉得不错了,人得知足。反正党校有的是地,过个三五年,再盖一栋新家属楼,那些老教师就会把旧房来。党校就这个规矩,刚来的年轻教师永远住旧房、小房,等你熬到一定的年限了,有了一定的资格了,才有机会住大房、新房。张青云算了算,目前的速度,自己住上新房,起码需要十年。

走不远,就听见老李对另一个门卫说:“他一个乡下孩什么,见了人连一支烟也不会递,不刁难刁难他,他不知王爷几只!”

有时候还要请郑丽丽看场电影,吃顿饭,日过得的。张青云就觉得,经济上的拮据时时折磨着自己,就像一只甩不掉的狼狗,这么些年来一直在撕扯着自己的,想摆脱本不可能。

在张青云看来,他们简直是疯,不可理喻,没有同情心,从来不会为别人的利益考虑,的是仗势欺人的事。他们只有在别人的无奈、屈辱中找到一的快,他们本来地位已经够低下的了,他们只有在拼命踩踏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还低下的同类时,才找到自己是上等人的觉。这是一典型的变态心理,

喊归喊,大家心里还是非常羡慕,谁让人家有一个好爸爸,有个好爸爸比什么都!林小兵经常嘘说,等在国拿到了学位,就在那里找工作,等绿卡,那里普通的大学老师每年都可以挣到三万多金,一年胜似在国内十几年的。

就这条件,张青云已经到非常满足,比起在省城里的其他同学,他算幸运的了,因为好歹他还是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工作还不错。他一个学校毕业的同学,有的自己在外面租房住,每个月要七八十块钱,还是小小的一间民房,在离城市中心很远的郊区,每天上下班骑车需要个把小时。那时候张青云一个月工资才二百八十块钱,七八十块钱算很大一笔钱了。

张青云一听就气得鼻冒烟,知老李是摆谱,欺负他这个刚来的。真想冲上去扇老李两个嘴,但想想父母刚来,自己也是刚上班不久,就此把事情闹大,对自己不利。想想就忍了,胡地填了一张表,但脸还是很难看,写完狠狠地看了一老李那幸灾乐祸的睛,扭走了。

和郑丽丽刚谈恋的时候,这间小屋的作用就非常明显了。两人一下班,在党校的堂简单吃东西,就呆在屋里不来,拼命地亲。张青云觉得,日真是好极了。他那些留在北京的同学,许多人还住的是集宿舍,和上大学时没什么两样。屋里挂满了衩、巾,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