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五章(3/3)

而起名孔鲤的那个)死掉了,当时由于老来穷,给孔鲤下葬时只有棺没有椁,经济紧张到这个地步也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给儿子买椁,是因为自从当过士大夫之后,按照自己的身份和相应的待遇就该坐车而不可以步行了。这件事情听来很惨,但早就不当官了,还死要那个官架子干什么呢?后来,孔老师教出来的徒儿们做官了,也都会个个死守孔老师的这副官架子,今天也这样。

孔老师主攻之处在于官文化,但是辅修课程也毫不放松。

孔子曾经教育弟子们一定要绝对‘孝敬色’,这是一种对待长辈的孝顺境界。有一天,徒儿曾参做了一件坏事,他爹曾皙很生气,就拿一根大棍子揍他。为了要做到“孝”曾参直挺挺地等着挨揍,谁知道爹一棍子把他打昏过去了。等他苏醒过来,想到孔老师所说的对父母不仅要孝还要“敬”就赶快起来,跑到他爹跟前说:“刚才我做错了事,父亲您揍得好!不过,父亲打我时,是不是用力太猛把手腕扭伤了?”他把他爹感动以后,又想到光是“敬”还不行,还要有和悦的“色“,就假装着很高兴的样子弹起琴来,让他爹知道他虽然被打昏过去,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曾参把孔老师教的‘孝敬色’都做到了,老师应该高兴了吧,当曾参乐呵呵的跟老师讲完这件事,老师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破口大骂:”小垂则待,大垂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委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须是大乎!”孔子骂的是:你老爸用小棍子打你时,你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挨着;如果拿大棍子来打,就要赶快逃离。今天你老爸在暴怒的情况下打你,你却直挺挺的站着,你是想打死自己好陷害你爹的于不义之中,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不孝的事情吗?

在孔子的《论语》中,徒儿们在孔老师面前从来没有对过。孔子的弟子个个勤勤恳恳、毕生钻研,对老师的思想应该是吃的透透了。可是为什么每次曾参等人回答完孔老师的问题都要挨一顿臭骂呢?对于论述题也许变化多端难以把握,那为什么选择题也蒙不对呢?原来孔老师每次出题时都留了一个心眼儿,孔老师的每道题都有几个备选答案,就连判断题也留有后手。所以无论曾参等人怎样回答问题都可以得到一个大八叉,然后爽爽的臭骂他一通。那么孔老师这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很简单呀,孔老师教的是当官的学问∏整人的学问,当然要用这种方法来教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够心理扭曲,才可以进一步学会整人。

也许是历史开的玩笑,老天在把孔老师送给东方的同时,把欧几里德老师送给了西方,欧老师不懂思想政治,欧老师讲的是几何原理,讲的是用严谨的逻辑推理去认识客观世界,一个是跟天斗,一个是跟人斗,结果欧老师推动了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孔老师却拖了人类进步的后腿。

其实孔老师本人并没有这么坏,就凭一个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坏到这种程度的。

孔老师生前根本就没有被任何一个统治者看中过,只是孔老师的那一套儒学被他们看中了。儒学刚好可以限制人们大脑的正常发育,限制人们感官的正常功能,使人退化到愚的状态,可以被统治者老老实实的统治;儒学刚好讲了做官的文化,讲了如何巩固上级的统治,如何维护自己的地位,如何实行对下级的统治;儒学刚好树立了一种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价值观,使全社会在这种竞争中抵消所有的能力,使全社会的人都不知不觉的维护这种制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