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两宋时期药wu学方剂的发展(2/4)

(三)《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二)《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

在《嘉祐本草》之后,宋代药学史上现了两重要的由民间医生编撰的综合本草,一是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一是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把《嘉祐本草》与《图经本草》二书原有资料合并,增加自己收集的内容。

时隔八十年之后,随着药学的发展,《开宝本草》已落后于时代“本草旧本经注中,载注药功状,甚有蔬略不备。”嘉祐二年(1057)校正医书局,成立伊始最早承担的任务就是校修《开宝本草》,主要参与者有太常少卿直集贤院掌禹锡、职方员外郎秘阁校理林亿、殿中亟秘阁校理张、殿中亟馆阁校理苏颂、医官秦宗右、朱有章、太今舍陈检等。最后由光禄寺丞保衡负责审校。历时三年,于嘉祐五年(1060)八月书成,命名为《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简称《嘉祐本草》。在该书编纂过程中掌禹锡等又奏请仿唐故事,编纂《图经本草》得到诏准,二书同时编修而各有分工。《嘉祐本草》在《开宝本草)基础上拾遗补阙,仿《新修本草图经》辨别诸药。为了编绘《图经本革》宋仁宗敕令全国各郡县献药标本,举凡药、苗、叶、、实之形大小,并虫、鸟、兽、玉石等等堪药者,逐件画图,且一一注明开、结实、收采时间,以及功效等等。

宋朝南迁,宗绍兴年间,由王继先领衔、张孝直、柴源、绍功等奉诏重修本草,以《大观本草》为底本,行整理校勘。绍兴27年(1157)8月25日上于朝廷,由秘书省,国监刊行

《证类本草》问世不久,北宋先后现了两个重要版本,一为《大观本草》,一为《政和本草》,唐慎微书成之后,或因为无资刊行“其书不传,世罕百焉。”大观初年,集贤院学士孙觌见到《证类本草》一书,颇为喜,命所属官员校正,由通仕郎行仁和县尉勾学事艾晟作序,然后资募集刻工镂板刊行,以求“其利于世也。”因首刊于大观二年(1108),被后世称为《经史证类大观本草》,简称《大观本草》。《大观本草)中收录了陈承的《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有关内容,并冠以“别说”以为标记。《大现本草》问世不久宋徽宗十分赞赏,并敕命医官曹孝忠领衔校勘,曹孝忠等人刊正。于政和六年(1116)成书,命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政和本草》,这以北宋最后一官修本草著作,它不同于开宝、嘉祐时的官修本草著作以前次官修本为基础,而是在纯由民间医家个人著作基础上校订而成。它虽源于唐慎微个人之作,但经政府校订颁行,就有了药典质。

新增药,以“今附”表示《开宝本草》新增药,以“陶隐居”为《本草经集注》注文,以“唐本注”为《新修本草》注。而《开宝本草》编纂者,据文献资料所作的注文,则冠以“今据当时药知识作的注文冠以“今注”这一例规定,为保存古本草文献作了重大贡献,其严谨求实之风足堪称

至于,即询问市舶药商,并取药各一二两,或一二枚封角送至京城,以作编绘注解之凭据。这是继唐代之后又一次全国范围内所行的规模浩大的药普查。将搜集到的涉及150多个州郡所产药和外来药的标本、实图形及文字说明,分类甄别编次整理,历时三年,于嘉祐六年(1061)撰成图文并茂的《图经本草》一书。因考虑到“异手则其不一”故《图经本草》实际上是由苏颂一人执笔完成的。《嘉祐本草》20卷,目录1卷,收载药1082,其中新补82,新定17。在编纂过程中,掌禹锡等参考了大量文献资科,引文涉及书籍达50余,大大超过了《开宝本草》。除继承《开宝本草》旧有例外,掌禹锡等把自家从历代文献中摘录补该书者标为“新补”把民间采集到的新药标为“新定”由掌禹锡等自家注说的内容则冠之以“臣禹锡等谨”《嘉祐本草》新增内容多为《开宝本草》的遗漏分或历代本草编修中的某些问题的讨论,而缺少药理论方面的阐发,这与校正医书局以校勘补遗为宗旨的原则是一致的。《图经本草》20卷,共载药780,并在635药名之下绘制了933幅药图,这是我国第一板刻印刷的药图谱,该书还详细介绍了药的产地、形态、味、功效等,并记载了大量临床经验,其中尤其注重当时异间及民族他帮的用药经验。《嘉祐本草》与《图经本草》二书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把宋代本草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度。

(五)《绍兴本草》:

(四)《大观本草》与《政和本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