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两宋时期药wu学方剂的发展(1/4)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两宋时期药wu学方剂的发展

一、宋代药wu学发展的成就与特点

宋代,特别是北宋,由于政府的关注与重视,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进步与推广,大批知医儒臣的参与,以及宋以前本草文献极待整理,药wu的新发现和用药新经验亟需总结的客观要求等等内外因素,促使本草的研究和编纂工作空前繁荣,先后问世的多zhong本草学著作及药学事业的发达,是我国的药wu学发展到新的高度鲜明标志。

1、药xing理论的新发展:“药理”一词首见于《圣济经》。这一时期解释药效的主要方式和依据是“xing味”和“法象”《本草衍义》、《圣济经》对药wu“气臭”进一步发挥,创立“气臭学说”沈括、寇宗奭、钱乙等bu认识到药wu作用bu位ju有一定选择xing,对归经理论已开始探索。

2、药品zhong数的增加及鉴别:现在可知宋人各zhong药wu著作收药达1883zhong,较唐代《新修本草》增加了1033zhong,宋代新增加的药品299钟;大多为常用药,如秋石、樟脑、银杏、炉甘百、胡萝卜、曼陀罗等。药材的鉴别和药wu基原的实际调查是宋代本草著作的重要内容,两宋留存下了1000余幅药wu写生图;沈括、郑樵、初虞世、陈衍、范成大等都对药wu名实问题进行了文献整理或实地考察。

3、采集和栽培技术提高:沈括指chu采集不可限于时月,要gen据药用bu位、地区、气候、zhong植条件等不同区别对待,宋代常用药wu栽培品zhong不下70zhong,zhong植面积大、产量高,这与将药wu作为重要经济作wu进行栽培有关。一些外来药wu也开始引zhong。

4、炮制和制刑方法趋于定型:宋代药品的炮制加工和药wu剂型,已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渐趋完善和初步定型,《和剂同方》中炮炙方法较雷敩的《炮炙论》要丰富优越得多。从《和剂局方》起,将中药饮片的炮灸方法列为法定制药规范。直至现在,很多都以局方为依据。

5、药市和药肆进一步繁荣:宋代商业、手工业的发达,医药进一步分工官办和剂局和民间药坊的增多,大大推进了制剂和成药的发展。除官办药局外,民间药商亦很活跃。宋代的大都市中多没有专门定期的大宗药wujiao易市场——药市。如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药市从每年九月初九至九月十一日,名重yang药市。固定地点的药铺在大都市也非常之多,如北宋汴梁(今开封)著名的药铺就有“百zhong园药铺”、等等。

二、综合xing大型本草著作

宋代的综合xing本草著作中,既有由政府主持集中大量人力wu力所编纂,也有民间医家个人不辞劳苦博览群书、观察实践修撰而成册,政府主持编纂者由国家颁布,ju有类似于药典的xing质;而个人著作不仅是对药典的补充,甚至成为再修药典的蓝本,在两宋300余年间,由政府主持修纂、国家颁布的本草著作就有5zhong之多,这是任何朝代不能与之相比的。

(一)《开宝本草》:

开宝六年(973),宋太祖即诏令修纂本草。由尚药奉御刘翰、dao士ma志、翰林医官翟煦、张素、王从蕴、吴复生、王光宪、陈昭遇、安自良等9人,取《新修本草》为蓝本进行修订,并采摭陈藏qi《本草拾遗》等书相互参证,订正错讹,补充遗漏,再由ma志统一作chu注解。最后由左司员外郎知制浩扈蒙、翰林学士卢多逊等详加刊定成书20卷,命名为《开宝新详定本草》。宋太祖为之作序,由国子监镂板刊行,这是宋代第一bu官修的药典xing本草著作,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bu板刻印刷的药wu学书籍。

由于《开宝新详定本草》修纂仓促,质量不能尽如人意。次年,宋太祖再次诏命刘翰ma志等人重新修订。这次修订对原书“颇有增损”最后由园林学士李昉、知制诰王祐、扈蒙等重加校勘,成书后全书合目录共21卷,命名为《开宝重定之本草》又简称《开宝本草》(《开宝本草》实际上包括《开宝本草》和《开宝重定本草》二书,现多指后者)。全书共收载药wu984zhong,其中新增药134zhong,它对时过300余年的唐《新修本草》在编纂和传抄中chu现的谬误进行了修订。《开宝本草》还重视xi收其它本草著作的jing1华,在新增的134zhong药wu中,近百zhong都是从前代诸本草著作中筛选而来,如蛤蚧chu自《雷公炮灸论》,仙茅chu自《海药本草》。

《开宝本草》编纂者成功地制定了严谨的ti例,这一ti例为宋代其它官修本草著作所继承。首先是首次采用黑白字来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之前的本草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内容用朱笔抄写。《名医别录》用墨笔抄写,年久多易混淆;《开宝本草》改《神农本草经》为白字(yin文),其它为黑字(yang文),清晰醒目。其次,用不同简称标明文字chuchu1:如以“唐附”表示《新修本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