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十四章问话(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九十四章 问话

日夜笙歌,通宵达旦,当东方的天空浮现一抹鱼肚白之时,驿站才慢慢安静下来,没过多久,几辆ma车的蹄声,又打破了清晨的静谧,向四方驶去,留下串串铃声,把守坊门却有所准备的差役,自然不敢拦阻,纷纷放行礼送。

一阵喧嚣,坊间又恢复了安静,渐渐,居民、商旅、行人,纷纷涌进城中,坊间慢慢地热闹起来,然而,驿站周围,一如既往平静。

驿站房中,铜炉燃着名贵香料,淡白se的轻烟缕缕,半浮空中,瞬息即化,席间几人相对跪坐,却没有说话,只是仔细阅读者手中文章,时而赞赏,时而gan叹。

“孟兄,如何?”

“shen得古文之风,可惜稍欠风雅对称。”

“甚是。”众人shen以为然。

“年轻尚轻,又无专师指点,文章缺乏骈俪,也属正常。”颜师友微笑说dao:“加以练习,自然得以提高,然而文章之立意,非是常人所能想,值得称dao。”

骈俪,指的是骈文,是六朝文学的结晶和主要特征,其骈偶丽藻的文笔,shen得士人的喜huan,并加以推行,把骈文的写作推进到奏议、论说、公文、信札等各zhong作文的领域,要知dao这个时候,还有没有发chu所谓的古文运动,诗赋文章,仍然是骈ti的天下。

两三百来年,尽guan有人认识到骈文的弊病,就从政治功利的角度、用行政手段试图qiang行改革文ti,但都没有成功,因为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都以骈文写对策,自然助长了骈俪文风的liu行。

虞世南、颜师友几人,久居江南,受到南朝骈文的影响过shen,已经成为积习,而且北朝文人之趋慕南朝文风,也是长期形成的风气,改革文ti,堪比改风易俗,当然不是朝廷随意颁布几dao政令就能成功的。

不过,尽guan认为韩瑞的文章有所欠缺,但是shen远的立意,还是让众人为之倾倒。

“的确,能诗善文,潜力非凡,犹如璞玉,若是不加以雕琢,令其散发光泽,就好比明珠蒙尘,让人惋惜。”虞世南赞同dao。

“虞公,韩瑞乃是扬州人士。”颜师友突然qiang调。

虞世南点tou笑dao:“同属江南,本是一家。”

“虞公记差了,扬州属于淮南dao。”孟东明说dao。

“某说的是古扬州,而非如今的江都。”虞世南悠悠说dao:“说起来,颜学政也并非扬州人士…”

要是比论清淡,shen为南陈朝遗臣的虞世南,自然要高明几分,颜师友等人无语,互相观望,暗暗腹诽某人的厚颜无耻。

“虞公,能否看在同是南陈一脉的份上,高抬贵手。”

不像祖籍山东的颜师友,世代在扬州定居的孟东明开口了,分量自然不同,所谓的南陈一脉,指的是当年虞世南与孟东明曾经在陈朝chu仕,也算是同僚,后来陈朝灭亡,虞世南归附隋朝,孟东明却选择归隐,人各有志,自然谈不上谁的选择比较正确。

然而,an照儒林贤士的评判标准,在一些江南士大夫的心目中,孟东明的德行,显然稍胜虞世南。

而今,明知孟东明并非故意让自己难堪,虞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