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那仿佛一支矗立在大地上的长矛的建筑有些太锋芒毕露了,那建筑的外观虽然塔些奇怪,但还是很协调的。但是,他从窗户的大小和整个建筑的比例上察觉了些什么,仔细看了看草图之后,闵越问道:
“贤侄啊,你这钟楼到底琢磨着造多高?”闵越和彭德田当初椎算钟楼最少要五层到六层,已经是考虑到木构建筑造不高,但要尽量多人能够看到钟楼,这五层到六层已经是最低限度。能造得更高的话,他们自然不会柜绝。可是,叶韬的图纸上画出的东西,真的有可能造出来吗?
叶韬心里算了算,说:“大约是两百八十尺高吧。”他报出的数字不单单震住了闵越和彭德田,更让一众在静室里对他们讨铃的事情颇有兴趣的见习军官们傻了眼。二百入十尺,那该是多高啊?这样的高楼要是能造起来,那该抬头抬多高才能看到顶呢?
彭德田仔细想了想,说:“这么高的楼,用什么造?用木头造,怕是不牢*吧?”
“不,不用木头。”叶韬又拿起了笔在纸上刷刷刷的将建筑的框架结构画了出来,一边还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向彭德田和闵越解释建筑的结构和作用,解释了如何用铸铁来为这个钟楼打造结构框架,如何烧制特珠的砖来满足钟楼外墙的需要,钟室和钟面是如何的关系,用于报时的大钟是怎么个规模,如何去安装,而除了钟室,摆锤,钟面,报时钟之外,钟楼里为什么还需要一套用于校正时间和进行维护的器材…这一下,虽然彭德田和闵越对于这方面的知识并不太了解,可也明白了过来,就在那瞬息之间,叶韬居然已经完全明白了他们的意思,并且还在脑子里对于整个钟楼的计划有了大致的框架,甚至有了一定的施工计划。这样的才能何止是超卓?古有文人几步之内成诗的轶事,可那毕竟只是轶事,不桃挑剔质量的情况下,文人随口编歪诗不是什么难事。可要在瞬息之间能够有如此宏大的构思,还能将构思如何实现想个**不离十,放眼这个世界,或许也只有叶韬才能够了。
那高耸的钟楼尖顶,也无法和叶韬这灼灼的才华的光临争锋了。
彭德田听完之后,问:“…你既然已经有了腹案,那这钟楼又难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