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启程(2/3)

这时,庞岳突然想到了黄周,不知他现是不是仍然像原来历史上那样力隆武帝的北伐计划,于是连忙问:“朱老大人,那元辅大人又是何态度呢?”

“是!”庞岳和王东日异同声答

朱大典笑了:“旭之说得也没有错,因此你们二人此次到了就任之地之后,就应该勤加练兵,好应对之策,到时候方能有条不紊、从容应对。倘若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给老夫写信,只要能办得到的,老夫都会尽量去办。对了,前日老夫拨给你们的那批资是否收到?虽然不多,但老夫暂时也只能到这些。”

“说起来,你们外镇守这件事,还经历过不小的波折!”朱大典捋了捋颚下的白胡“当初陛下召集内阁几位大臣议事之时,专门提到过你们两人的委任问题。陛下最开始的意思是让你们留在福州附近休整,一个月之后随他北伐。”

庞岳的脸凝重起来:“朱老大人,您可得好好地去劝劝陛下。如今我朝初立,应该抓住建主力无暇南顾这一时机加内政、增大赋税来源、勤练兵才是,北伐实在不应之过急。”

朱大典了一下:“那便好!你们到了各自的就任地之后,一定要时刻牢记忠于朝廷,守好一方之土,以报效陛下的知遇之恩!”

庞岳微笑:“有劳朱大人挂念了。现在我们两营都已准备妥当,明日一早就可以发。”

“朱大人不必太担心,真到了那一天,我等奉陛下之命行事就行了。”王东日说为朝廷武将,杀敌报国本就是我等之本份。”

“啊?陛下这么快就要北伐?”庞岳眉。他隐隐约约记得,隆武帝确实是在即位后不久便决定御驾亲征的。可是,下是北伐的时机吗?在庞岳看来,虽然隆武帝有着烈的取之心,但在北伐这件事上他显然过于急躁了。目前,隆武朝初立,各项制度几乎都没有完善,兵力也过于空虚,甚至连政令都没能完全到畅通无阻,一句话,完整的国家机还没有建立起来。而清军攻占了江南这一赋税重地,又收编了大量明朝降军之后,已经形成了对隆武朝廷的绝对优势。在这样一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隆武朝廷实在不宜大规模主动击,而是应该潜心发展实力,整合各方力量,在军事上以防守反击战为主,积小胜为大胜,逐渐将清军的战略攻转变为双方的战略相持,之后才是战略反攻——北伐。

朱大典微微颌首:“慕远言之有理。倘若下大明依旧于弘光朝初期,那老夫是绝对支持北伐的。那时候,大明几乎拥有整个淮河以南,尚有数十万兵,要是全力北伐倒也并非没有收复河山的可能。可现在的情形如何能与弘光朝初期相比?陛下那里,老夫会尽量去劝说。不过,若有一天他依旧执意要北伐,那老夫和其他大人也无可奈何。毕竟他是君,我等是臣。”

行如此大礼老夫可消受不起!”一便服的朱大典朗地笑,并亲自上前将二人扶起“来,这边坐。”

朱大典回忆了一下,说:“那一次,元辅大人并没有明确表态,不过看得来,他是支持陛下的观的。”

“是啊!陛下虽然怀大志,力图恢复江山,可他终究还是之过急了。以我朝的现状,北伐一事本就不现实。”朱大典叹了气“那日,在老夫和路振飞等几位大人的极力劝说下,陛下才暂缓了北伐的计划,并改变了将你二人留在福州的决定。不过,依老夫看,陛下的心里恐怕一直装着“北伐”二字,不知何时又会再次提起。”

前日,当庞岳和王东日前往他省就任的诏书颁下来之后,朱大典便几乎动用了所有关系,给庞岳和王东日各拨了二百匹战,两千棉甲、五百铁甲、三千鸳鸯战袄,作为以后的

落座之后,朱大典问:“明日你二人就要前去赴任了吧?都准备得如何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