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二十章南征北战31xia(5/6)

。不过此时华夏佛教虽然狗运齐天的撞上了胡汉对峙的黄金时期,实力狂升猛涨,持续风光了近百年,大有爆发户,小人得志的味道,但是与根深蒂固地华夏本土大宗还是颇有差距,而这种同时挑衅道儒两大家的行为,可以说得上是一件高风险的事,生死关头,强大地外部压力之下,尽管华夏佛门流派众多,五花八门,思想各异,但此时也不得不齐心合力,众志成城,以图共度难关。

到了公元500,华夏佛门的第一位“沙门护法”出现了,便是有谋逆天才,篡位宗师之美誉的萧衍萧叔达同志。萧衍之所以被评选为沙门护法,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与《牟子治惑论》的中心思想较为类似的观点,他把儒家地“礼”、道家的“无”和佛教的“因果报应”揉合在一起,创立了“三教同源说”这个观点后来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地位。

众所周知,华夏佛教的那本《牟子治惑论》尽管使用了汉代儒生的马甲,但是个人都知道,那其实纯粹是一些披着马甲,见不得人,欺世盗名的佛门光头们在自吹自擂,自卖自夸,而提出与《牟子治惑论》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三教同源说”的萧衍同志可是货真价实的当代大儒名士。从影响和可信度方面来看,向来都是自己人吹一千句一万句都顶不上外人赞上一句半句,尤其是知名人士的称赞,更是价值千金,好比二十一世纪,各类明星们的广告收入总是高得令人震惊的。“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的萧衍可是当代著名的文人学士,而且朋友众多,交际广泛,与谢眺、沈约、任眆、范云之辈合称“竟陵八友”这样一位影响力极大的超级大牌肯为华夏佛教免费打广告,华夏佛教自然要投桃报李,一顶“沙门护法”的高帽子送出。

这个沙门护法最开始只是个荣誉头衔,是为了奖励为华夏佛教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地佛门释子或非佛门友邦人士。拥有此头衔者受到华夏佛教的武力组织“沙门”的保护,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调用“沙门”的力量为自己服务。

众所周知,古代大儒们做起学究来总是皓首穷经,即便是满头白发了,大半截身子入了土,也不敢说自己真正都学会了、学通了。而萧衍同志作为一位少年得志,名声远扬的著名大儒,却敢号称是“弱冠穷六经(二十岁时,就把《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全给“穷”了。相比之下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前辈都成了弱智。)”很显然,除掉自吹自擂,大言不惭的成分之外,即便他真是智力高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天才,也定然和诸葛亮一样,看书只是看个大概,根本不可能去深究。也没有时间去细考。可是狠话已经放出去了,名声已经吹响了,大儒的牌子也混到手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狼得虚名地,萧衍必需要做出一点什么,就如同后世考薄士,当叫兽,做砖家。评怨尸,都必需写论文,并且发表在至少是“i流的专业传媒杂志上。读书观其大略的萧衍显然无法深究细考。做出很有专业深度的儒家策论来,于是乎只能另辟奚径,以新鲜奇特来卖座,或许是从那本《牟子治惑论》上得到了一些启示,将儒、道、佛之中的一些用得上的“精髓”断章取义下来。然后求同存异的东拼西凑一番,便做成了影响深远的“三教同源说”平心而论,站在儒家地角度上来看。这篇“三教同源说”显然是不及格的毕业论文,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尽管儒生们不屑一顾,但是华夏佛门的释子们可欢迎得紧。大儒的牌子虽然有些摇摇欲坠,但平白无故得了顶沙门护法的高帽子,便已经是赚翻了。

已经替他人策划成功了两次篡位的萧衍萧大专家忽然得到了胆敢公然叫嚷着“华夏佛国终于建立了,华夏释子们从此站起来了”的沙门众高人圣僧的保护和支持,野心一下子也膨胀起来了,作为同道中人,大家自然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了,少不得要共谋大事了。其中某位圣僧更是直言无忌地叫嚣道:“君负龙虎之相,兼文武之才,非人臣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