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到了乱党之后,该怎么裁度,都要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蓝本。
正想着,前面的主簿抱着一大摞的蓝皮簿子给放下了,因着这屋子里少人来,所以没见到张廷玉也在一旁,顿时一怔:“张、张大人…”
张廷玉只将卷宗放回去,却看地上那一大摞书,只问道:“这是什么?”
“县志,今儿刚上来。”
一年里的大事,要事,还有各地的名人,在县志上都有名的。
那主簿累得厉害,还在喘气。
张廷玉笑:“甭管我,你自己个儿忙吧,我就看看卷宗。”
“您也真是勤恳,咱们府衙老爷都没您来得勤快呢…”主簿随口说了一句,便开始忙碌起来。
他将手里的蓝皮大簿子按着书格的位置码放好,等到了名人志的时候,手肘没当心,将旧年的本子碰落了,正好到了张廷玉脚边。
张廷玉看他手里还放着一大摞的东西,便俯身将那几本堆着灰尘的县志给拿了起来,没料想手指刚刚一动,不小心翻开了一页,就忽然愣住了。
崇祯十四年的乡绅大商?
那主簿放好了本子,回头来看张廷玉拿着本子,顿时吓了一跳:“您别捡,您别捡。小的来,小的来!”
说着,将张廷玉手里的县志给拉了回去。
张廷玉却忽然面色一变,道:“让开。”
话音落了,他将之前自己拿着的那一本县志翻开,江宁辖地极广,可本地在秦淮内外,也不过一个小地方,所以县志也在这里。
他翻开方才的那一本,前后翻了许多,将崇祯后的对到了康熙初,只有这一个叫做沈天甫的,乃是大盐商,盛极之时满河上下都是沈家大船,一条运河满满当当个个挂着沈家商号的船帆。
张廷玉扔了卷宗,回头走了两步,嘴上道:“忙你的去吧。”
府衙主簿简直觉得张廷玉这人古怪,也不敢多留,连声说着告退了。
张廷玉这里,却翻开了自己先头所看的卷宗,正是沈天甫逆书敲诈一案。
细细比对这人的生辰年,不是方才县志之上看见的那个沈天甫又是谁?
根本就是一个人!
这么明晃晃摆着的一个富商之家,怎么会为了区区两千白银去勒索一个内阁中书?
整个案子都很荒谬。
张廷玉锁着眉头,翻了后面满门抄斩的记档,沈家上上下下二百三十六口,尽数伏诛。
可是抄家抄出来的东西,也的确不少,可…
与一个名传江南,身家至少数百万银两计的富商,太不相符。
这一案,乃是以“文”获罪之中,继吕廷龙明史案之后,最大的一桩案子。
以文获罪,乃名之曰“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