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八十一章裴矩论政(2/2)

今天第一更…

裴矩的话说到底,就是“人治”与“法治”之争。而即使到了后世的现代社会,社会上始终仍是“人治”大于“法治”像杨素这人虽然在中枢已经逐渐少见,但在地方上却反而更加猖獗起来,虽屡经打击而不止。所以裴矩这番话虽然有些虚,但杨昭也颇有同。他:“假若朝廷建立一机制,任用人才首先注重德行,规定有才无德者不得仕,裴大人以为如何?”

——偶素照例呼吁红票滴分割线——

年,我皇祖父因受杨素蒙蔽,确实令许多人受了冤屈。但如今杨素已经事败,近日来皇祖父便会将其党羽一一铲除,拨反正,再振朝廷纲纪法度,如此,也足以将功补过了。”

裴矩亦叹:“殿下还是不明白。这本不是谁人皇帝的问题,而是制度的问题。古往今来,无数王朝相继兴灭,就是因为以人治国,虽有小利,弊端却更多。纵有圣明天在位,使佞幸暂且不能为害,但却难以保证日后代代天皆圣明。故此长此以往下去,久后庙堂之上必然小人当。而到了这个地步,亦就国将不国,离灭亡不远了。”

裴矩摇:“大隋朝开国这二十年来,行政上虽然亦颇有可观,但在用人方面,始终难脱古来滥觞,只不过因天恶而随心所罢了。只要被陛下看得,即使有天大的过错,也能免罪脱。但若陛下看不,哪怕贤如,亦不免要遭黯然谪拙。如此这般,今日去一杨素,明日又上来一个李素、柳素,那么又有什么分别?”

裴矩冷笑:“殿下所说,乃是儒家的陈腔滥调而已。自汉武帝独尊儒学以来,政治权力的纷争、魏晋的兴亡递嬗,事实上是儒家豪族与非儒家寒门的胜败问题。儒家豪族遵行君臣、父,其学为儒家之学,其行必须符合儒家的德标准,所谓孝友礼法。而修治家的德方法,亦适用于治国平天下。名教之大者莫若君臣,孝于亲才能终于君。当这看法被采用于人材的甄选上,便成征辟制度,能否仕,全看豪族依名教标准来举荐,变为豪族间的游戏,把非儒家寒门完全排斥于外。当这选任方武发展至极端,便成晋室的九品中正制,门与寒门的阻隔对立愈演愈烈,矛盾丛生。终于演变成过去三百多年间南北分裂,天下大的局面,可见以儒家治国,本就是缘木求鱼。”

杨昭摇:“裴大人所讲,未免略嫌偏激了。当年秦依仗法家帮助而统一六国,却因为严刑峻法过于苛刻,使百姓无法忍受,最终也只是两世而亡。汉朝建立后用黄老之术,无为而治,使国家休养生息,但最后也必须等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才能兴兵消灭北疆匈。可见儒家占据正统之位,诸百家皆不能及。虽然有许多弊端,总也有不可抹杀之功啊。”

杨昭叹气,:“皇祖父年纪已然迈,这却也难免。但他日我父王登基,相信事情当能有所改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