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6章相对地位两章合一(2/2)

最后对两位老妪说了些话,黛娜起往林恩这边走,像是个找不到回家路的孩,表情是焦虑而失落的。

这样的情况在林恩的预料之中,他对司机说:“先去你们安排的地方休息吧!”

这两天吃坏了东西,胃寒、恶心、眩,今儿实在熬不住了,暂更一章,欠下的争取明后天补上,大家见谅啊!。

为了排清地雷,丹麦方面在英军队的协助下搜寻了所有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参与了地雷埋设计划的德**官,以便在地图上标战争期间埋设地雷的地。幸运的是即使是在战争末期,严谨的德国人仍然在战争档案中记载了几乎每颗地雷详细的埋设地。在德军的大多数的雷区里,地雷的埋设方式是非常有规律的,这为战后的扫雷行动提供了便利,但是在少数野外地区,地雷的埋设方式却很复杂,特别是海岸地区,由于地雷随着海和沙的漂移,清除作是非常困难的。

“曼丽姨妈的侄”一言不发地启动了汽车。在第三帝国的鼎盛时期,党卫队在欧洲的情报人员和秘密警龘察人数超过十万,而如今仍在守的还不到百分之三,留守丹麦的分名义上拥有两百多人,可安德里实际能够联络到并且调动的只有十来个。因为得不到当地居民的同情和支持,他们的境况比从前的地下抵抗组织还要糟糕,有限的资金呃装备使得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于冬眠或接近于冬眠的状态。此次安德里帮林恩他们安排行程,光是联络和确认就费了不少时间力,想要扩大范围帮助黛娜搜寻家人就实在有些人所难了。

黛娜摇了摇,看来那两位老妪没能给她提供有用的信息。

正好“曼丽姨妈的侄”送了壶茶上来,从他中,林恩得知战争刚一结束,盟军就组建了一个由投降的德国士兵和工程师组成的扫雷队,并命名为丹麦扫雷特遣队。这堪称第三帝国在欧洲最后一支成建制的队,人员括了陆军、海军甚至空军的工程队及曾经的作战人员,而它们制服上一切关于纳粹的标志都无一例外地被清除了,并增加了代表投降的白臂章。这支队由丹麦官员负责指挥,他们通常穿着英军的制服并以红臂章加以区分。据传言“丹麦扫雷特遣队”纳了数千名德军官兵,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必须依靠手工排雷,仅有的重型扫雷装备为几辆经过改装的扫雷坦克和半履带式装甲车。这为数不多的车辆来自于投降队,并在醒目的位置被漆上了“扫雷队”的标识。

汽车向东北方行驶了一段距离,来到了一座位于市区边缘的独栋房屋前,屋里来两个年轻的男,他们殷勤却不多言地帮着林恩他们将少得可怜的行李拿屋。客人们的房间安置在二楼,林恩和黛娜房间的窗靠海,站在窗前,林恩遥遥望见在海滩上忙碌的军人。他们约有四五十人,大多数穿着德军制服、着大耳沿钢盔,旁边还停了一辆类似三号坦克的东西。在这之前,林恩很难想象自己还能够在1946年的欧洲——尤其是德国本土之外的区域看到这样的景象。仔细辨认,那些军人并没有携带武,其中还有几个穿着英国制服的。

万平方公里的效果,如此数量的地雷想想就足够恐怖。

在丹麦,德军扫雷的程序通常是清除地雷旁边的沙土,然后尽力排除它,如果遇到无法排除的地雷,就立即就地引爆它。当一个雷区被报告全清除完毕后,丹麦人会让德国人开着数量有限的战车拖着钢磙碾过雷区以检验是否有漏网的地雷,因为排雷技术的限制,有大量的德国扫雷人员因漏排的地雷而被炸伤炸死。

当德军在战争期间的埋雷地在地图上被大致标识来后,扫雷的工作就锣密鼓地展开了。德国人先把地雷的埋设地用醒目的标识标注来,然后,再逐一确定地雷的类型和埋设方式。据德军的经验,埋设在空旷地面下的地雷是相对比较容易排除的,但是排除那些埋在海岸上漂移的沙或植被之下的地雷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地雷多是由木,塑料或玻璃等非金属材料制成,所以探雷基本不能发挥作用,因此德军排雷人员只有用最原始的方法寻找并排除这些地雷,即匍匐在地面上缓慢地爬行,并使用刺刀逐一地寻找地雷。

上车之后,林恩问她:“现在去哪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