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应命,退回上房,陪着母亲坐了一会,见老母也改了常态,只说家常,对于文珠之事一字不提,却不时说:“良缘天定,我儿以前一心向道,不想娶妻,我一想起便自愁烦。难得你姊来信,说起你的婚事,看那口气,好似女家又贤慧又有品貌才干,只要我儿愿意,他们定必竭力撮合。这等良姻最是难得,到时千万不可拘谨:
只要人好,我和你爹无不应许。钱已备好三百两银子,此是家中卖田赔偿前任亏空的余款。另外一对翠镯乃我昔年妆奁中物,雕刻精工。颇为珍贵,值钱甚多,你可带在身旁,似备客边下定之用,看过便藏好罢。”说罢,取出一个新制锦囊,将镯取出。
李善接过一看,见那翠镯色作深碧,通体晶莹,宝光外映,日下透视更无丝毫斑痕和不匀之处。知是母亲陪嫁时的宝物,价值甚矩,轻易不戴出门,却赐与了自己。惟恐途中残毁,再四坚辞,方说事尚难料,李母便正色说道:“你外公多年显宦,又是好几代富贵人家,因我未生么女,最得钟爱,陪嫁最丰。此是所赐四宝之一,原备你弟兄订婚之用,固然你姊来信连女家是谁都未提起,只说人好,事尚难料;但我和你爹抱孙心切,如能成功,也了我一件心事。此镯外面玉匣恐不好带,经我昨夜赶制双层锦囊,外有丝棉包裹,只不故意毁损,偶然失手落地也不会碎,要你这样小心做什?”李善只得请安谢命,将囊接过,贴身带好。暗忖:“母亲最喜灵慧美貌少女,如照往日遇见这类事,定必盘问周详,如何也是不提,全推在姊姊身上,和父亲口气一样严密?难道睡这小半夜工夫,清宫铁卫士已得信赶来不成?”两次想去花厅暗中窥探,均被李母借口明早便要分手,此去日久,不令离开。说时面有愁容,越知所料不差,只得罢了。心中纳闷,知不便问,也就跟着闲话家常,以博母欢。直到黄昏将近,元甫才回上房,手持一卷文课,对李善道:“善儿,你那文章我已改好,连日虽有进境,途中仍须留意用功,不可丝毫荒废呢。”李善早看出那是上月父亲批过的文课,和回时所见一样,料有原因,忙答:“此是儿子那夜盂兰盆会后所做,自觉词不达意,十分惭愧。幸蒙爹爹恩怜,不加怪责,如何还敢荒疏?儿子幼承庭训,长读父书,此次北上,决不敢丝毫言行失检,必定仰体亲心而行,还望爹娘放心,勿以儿子为念。”说罢将课卷接过,退往床前小凳之上观看。元甫见他故意避开临窗一带,暗中点头,微笑道:“我儿人甚聪明,但是初次出门,人还是要带一个才好。”李善随口应诺,开卷一看,见文课仍是原样,只在夹行批改之处写了几行字迹。
大意是说:昨夜朝廷卫士不知由何处访出双侠盗案,嫌元甫未先驰报,意颇不快。
来时将人分为两起,只由领班一人入见,另两人暗中查探。幸而事前戒备周详,另两卫士人又粗心,来往双侠所居小院查探,先往民间访问,得知元甫官声甚好;再问双侠被擒之事,因双侠最得人心,一听来人北方口音,都推不知,只说知府亲带武师捕快,擒了一家恶霸和所勾结的盗党多人,双侠本在江心寺,擒完土豪,自行投案。双方动手时,当地人民不多,只有限数十个寺僧香客,事前早被官差劝开,不令走近,上船时又以客礼相待,一直无人警觉。两卫士问不出所以然来,只疑所闻不实。又去监中探看,正赶土豪父于和所擒盗党自知犯案大多,难逃法网,有的商计越狱之策,有的大骂:“狗官,我已敛迹,还要欺人太甚,只能逃出,非报此仇不可!”互一印证,觉着知府果是清廉贤能,不由生出好感。正要去往内衙窥听,不料华山童和梁氏双侠暗随在后,知道李善尚在小院痛饮,恐被发现,忙分一人暗往小院送信,由梁氏弟兄将两卫士诱往江边,疑神疑鬼跑了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