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装饰、女乐、鸾辂、辟驹、龙马、石坛之类,应都不修治。”
匡衡又说: “帝王各自以自己的礼制事奉天地,不是按照不同时代所建立的加以继承。现在雍的鄘、密、上峙、下峙,本是秦侯各自按照他们的意念所建立的,不是礼上所载的方法。汉朝建立之初,仪制没有来得及确定,暂且根据秦朝旧有的祠庙,重新建立北峙。现在既然已考察古制,制定祭祀天地的大礼,郊祀上帝,青、赤、白、黄、黑五方之帝全都加以陈列,各有位置供奉,祭祀的用品齐备。诸侯所妄自建造的,帝王不当长期遵照。至于北时,没有定时去祭祀所建立的祠,不应重新修整。”天子都听从。至于陈宝祠,从此都撤除了。
第二年,皇上开始祭祀南郊,赦免供奉郊祀的县以及京师各官府的因犯小罪被剃除鬓须的囚徒。这一年,匡衡、张谭重新分条上奏道: “长安的厨官、县官供给郡国迎候神仙的方士、使者所祭祀的,共有六百八十三处,其中二百零八处当祭,至于怀疑没有明文的,可以跟以前一样奉祠。其余的四百七十五处不当祭,有的重复,请求全部废除。”奏议被批准。雍地原有旧祠二百零三处,衹有山川诸星十五处当祭。至于诸布、诸严、诸逐,全部废除。杜主有五座祠,设置其中之一。又废除高祖所建立的梁、晋、秦、荆地的巫师、九天、南山、莱中之类,以及孝文帝的渭阳:孝武帝薄忌的泰一、三一、黄帝、冥羊、马行、泰一、皋山山君、武夷、夏后启母石、万里沙、八神、延年之类,还有孝宣帝的参山、蓬山、之罘、成山、莱山、四时、蚩尤、劳谷、五牀、俪人、玉女、径路、黄帝、天神、原水之类,都废除。迎候神仙的方士、使者、副佐、以方药本草待诏的七十多人都遣送回家。
第二年,匡衡犯法被免除官位和爵位。众人大多说不应变动祭祀。又当初取消在甘泉的泰峙行南郊祭祀之Et,大风毁坏了甘泉的竹宫,折断拔起祭场中树木有十围粗以上的百余棵。天子对此感到奇怪,询问刘向。刘向答道: “平民人家尚且不想断绝继嗣所传的祠庙,何况对于国家的神宝旧时呢!而且甘泉、汾阴以及雍城的五峙刚刚建立,都有神灵感应,然后再加以照理,不是敷衍一下就行了。武帝、宣帝的时候,供奉这三神,礼节恭敬齐备,神灵光辉尤其显著。祖宗所设立的神灵旧位,实在不能轻易改动。至于陈实祠,从秦文公到现在有七百多年了,汉朝建立后代代都来,光的颜色赤黄,长四五丈,直到祭祀后才停止,声音砰然作响,野鸡都呜叫。每次见到雍城太祝用太牢祭祀,派遣迎候的人乘着一辆驿站的马车到天子所在之地报告神灵的到来,都以之为吉祥。高祖时来了五次,文帝时来了二十六次,武帝时来了七十五次,宣帝时来了二十五次,初元元年以来也来了二十次,这些都是阳气旧祠。至于汉朝宗庙的礼仪,不得擅自议论,都是祖上的君主和贤臣所共同制定的。古今制度不同,经上没有明确记载,至尊至重的事,难以用不确定的言论来纠正。前不久刚采纳贡禹的建议,后来的人相互因袭,大多有所动摇。《易大传》说:‘欺骗神灵的人要殃及三代。’恐怕这些过失不独衹是贡禹等人。”皇上心裹感到悔恨。
后来皇上因为没有继嗣的缘故,就命皇太后下诏给有关官员说:“听说帝王事奉天地,交接泰一,尊敬神灵没有比祭祀更好的了。孝武皇帝英明通达,开始建立天地的祭祀,在甘泉营造台峙,在汾阴建立后土,神灵就感到安稳,国家便长久,子孙繁衍昌盛,世代遵守祖业,福佑流传到现在。现在皇帝宽厚、仁慈、孝顺,遵循帝王的统绪,没有大的过失,却很久没有继嗣。思考其主要的过失,大概在于迁徙南北郊祠,违背先帝的制度,改换神灵的旧位,失去天地的本心,以致妨碍继嗣的福分。我有六十岁了,还未见有皇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朕感到很哀痛。《春秋》以复古为大,以顺应祭祀为善。令恢复甘泉宫的泰时、汾阴的后土跟以前一样,以及雍城的五峙、在陈仓的陈宝祠。”天子重新跟以前一样亲自举行郊祭的礼仪。又恢复长安、雍城以及郡国比较著名的祠庙近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