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郊祀志xia(7/10)

这裹呢?确实想考察它的真实情况。有关官员检验山丘上并不是旧藏的地方,鼎大八尺一寸,高三尺六寸,同众鼎大不相同。现在这只鼎细小,又有刻记,不宜进献宗庙。”皇帝批道:“京兆尹的建议是对的。”

皇上到河东的第二年正月,凤凰飞集于投栩,在它们所集中的地方得到了玉宝,建造步寿宫,于是下诏赦免天下。后来隔了一年,凤凰、神爵、甘露降集京城,又赦免天下。这年冬,

有凤凰飞集于上林,于是建造凤皇殿,用来回应瑞兆。第二年正月,重新到甘泉宫,郊祀泰峙,改元为五凤。过了一年,到雍城祭祀五峙。第二年春天,到河东,祭祀后土,赦免天下。隔了一年,改元为甘露。正月,皇上到甘泉,郊祀泰峙。这年夏天,有黄龙出现在新丰。建章、未央、长乐宫悬挂钟的木架上和铜人都长出毛,长一寸多,当时认为吉祥。后来隔了一年的正月。皇上郊祭泰时,顺便在甘泉宫接见单于的朝见。、后来又隔了一年,改元为黄龙。正月,重新到甘泉宫,郊祀泰峙,又在甘泉宫接见单于的朝见。到冬天皇上去世。凤凰降到郡国的共有五十多处。

元帝即帝位,遵照旧有的礼仪,每隔一年的正月,到甘泉宫郊祀泰峙一次,又束到河东祭祀后土,西到雍城祭祀五峙。共五次供给泰时、后土的祭祀。也施予恩泽,有时所经过的地方不用交纳田租,赐给一百户的牛和酒,有的赐给爵位。赦免罪人。

元帝喜欢儒术,贡禹、韦玄成、匡衡等人相继为公卿。贡禹建议说漠家宗庙祭祀大多与古礼不合,皇上赞成他的意见。后来韦玄成为丞相,建议撤销郡国庙,从太上皇到孝惠帝各园寝庙的祭祀都废除。后来元帝卧病,梦见神灵来谴责他废除各祠庙的事,元帝便重新祭祀。后来时废时复,到哀帝、平帝时就没有定数。此事记载于《韦玄成传》。

成帝刚即帝位,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上奏说道: “帝王的事没有比继承上天的序位更重大的了,而继承上天的序位没有比郊祀更重要的,所以圣王都尽心竭虑来建立郊祀的礼制。在南郊祭天,有趋向于阳的意义;在北郊祭地,是趋向于阴的象征。天对于天子,就是随着天子所定都的地方享受他们各自的祭祀。以前,孝武皇帝居住在甘泉宫,就在云阳建立泰时,在宫的南面祭祀。现在行驾常到长安,郊祭皇天反而北到太阴的地方,祭祀后土反而向东到较阳的地方,事情同古代的制度不一样。又到云阳,行走在溪谷中,道路狭窄陡峭有近百里,到汾阴就要渡大河,有风波舟楫的危险,都不是英明的君主所合适屡次进行的。郡县修治道路,供应各种器物,官民困苦,百官耗费很重。使所保护的百姓劳苦,行走于危险的地方,难以事奉神灵而祈求福佑,大概就是没有合承受天命爱护百姓的本意。以前周文王、武王在丰鄗郊祀,成王在雒邑郊祀。从这看来,上天随着帝王所居住的地方来享受祭祀,这是显而易见的。甘泉的泰峙、河东的后土的祭祀应迁到长安,同古代帝王相合。希望同群臣商议确定。”他的奏议被批准了。大司马车骑将军许嘉等八人认为祭礼由来已久,应同原有的一样。右将军王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认为《礼记》上说“焚柴于太坛,是祭天;埋葬缯和牲于泰折,是祭地。”祭坛的界域在南郊,是用来确定天位。在泰折祭地,是在北郊,是靠近阴位。郊祀的位置各在圣王所定都城的南北面。《书》上说:“过了三天的丁巳曰,在郊外使用祭品,有二头牛。”周公增加祭牲,禀告迁徙到新都,在雒阳确定郊礼。明王圣主,事奉上天明确,事奉大地仔细。天地能够仔细明了地对待,神明就会得以显现。天地以帝王为主导,所以圣王制定祭祀天地的礼仪一定在国都郊外。长安,是圣王居住的地方,皇天要来进行观看视察。甘泉、河东的祭祀不是神灵所来享受的,应迁徙到靠近正阳大阴的地方。皇上应违背习俗恢复古制,遵循圣制,确定天位,遵照合适礼仪。于是匡衡、张谭把自己的建议上奏道:“陛下道德超凡,耳聪眼明,上达天帝,承上天的盛大,统览群下,使每个人都尽心竭虑,商议郊祀的地方,天下人很幸运。臣听说广泛地和众人谋议,就和上天的心意相合,所以《洪范》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