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使谷物买进太贵的原因。因此善于按平价购粮储存的人,一定小心观察每年有上、中、下三种成熟程度,、上熟能收到原来的四倍,最后剩四百石;中熟收获是原来的三倍,最后还剩三百石;下熟是原来的一倍,最后还剩一百石。小饥荒能收一百石,中饥荒能收到七十石,大饥荒能收到二十石。所以丰收之年则用上熟年的政策买入一般年景三倍的粮食而留一份给百姓,中熟之年则买入二倍,下熟之年则买入一倍,使百姓合适满足,粮价平均饥荒的现象就中止了。小饥荒时就发放小熟时所征的赋税,中饥荒就发放中熟时所征的赋税,大饥荒时就发放大熟时所征的赋税,去卖掉它们。所以,即使遇到荒年和水旱灾害,所买进的不贵就不会造成士、工、商离散,用有余的去补充不足的。把它在魏国实行,国家得以富强。
等到秦孝公任用商鞅,破坏井田,开辟田问的通道,以耕田和作战的赏赐作为急迫的事情,即使不是古代的方法,但仍以致力于根本的缘故,倾轧邻近国家而雄霸诸侯。但王朝的制度便不复存在,超越等级没有了节制。百姓中富有的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贫苦的人却以糟糠为食;强大的国家兼吞州县,弱小的丧失了社稷。到了秦始皇的时候,便吞并天下,内部大兴土木,外面排斥夷狄,收取过半的赋税,征发居里门左侧的平民去防守边疆。男子用力耕种不足以自给,女子纺织不足以供穿着。竭尽天下的资金财产来奉行他的政策,还不足以满足他的欲望。海内的人悲愤,于是开始逃离叛乱。
汉朝建立后,承接了秦朝的弊端,诸侯共同起事,百姓失掉了所从事的工作,出现大荒年。大凡米一石要五千钱,人吃人,死的人过半数。高祖乃命百姓卖掉孩子,到蜀、汉去生活。天下平定后,百姓没有东西可以储藏,从天子不能具备纯色的四匹马,到将相有的衹能乘坐牛车。皇上于是颁布法令约束节俭,减轻田租,收取十五分之一的税,根据官薪和政府的开支,向百姓收取赋税。但山川I园池市场租税的收入,从天子到受封邑者的私邑,都各自自己供给,不向天子领取平常的费用。用水道运输关东的粟到京师给各官府,一年不超过几十万石。孝惠帝、高后的时代,衣物和食物逐渐增多。文帝即位后,亲自实行节俭,为百姓安定操劳。当时人民都离战国时不远,都背弃根本,趋向末端,贾谊劝谏皇上说:
管仲说“仓库充足后才知道礼节”百姓物资不充足而可治理的,从古代到现在,还没曾听说过。古代的人说:“一个男子不 耕种,就有人受到饥饿;一个妇女不纺织,就有人要受到寒冷。”生产物资有季节,而使用却没有节制,那么物资一定会穷尽。古代治理天下,相当细致和全面,所以他们的积蓄足以放心。现在背弃根本,趋向末端,吃闲饭的人相当多,这是天下最大的伤害;过分奢侈的风俗,一天一天地增长,这是天下最大的害处。残忍暴虐的行为公开进行,没有人来制止;国家大命将倾覆,没有人来拯救。生产的人更加减少而浪费的人更多,天下的财产怎么能不竭尽呢?汉朝建立近四十年了,公家和私人的积累尤其值得哀痛。该下雨的时候不下雨,百姓就要感到畏惧;年成很坏没有收入,就要卖官位和孩子。听说了这些,哪裹有治理天下面临危险像这样但皇上仍不震惊的呢!世上有荒年,这是上天的安排,大禹、商汤已遭受到了。假使不幸有方圆二、三千里的旱灾,国家用什么去救济?突然边境上有急事,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国家拿什么作为粮饷?战争和旱灾同时发生,天下就会相当穷困,有勇力的人聚众闸事,疲惫的男子衰弱的老人交换孩子而咬他们的骨头。政治不一定行得通,远方的和君主相比拟的人一同争着起事,于是惊骇着去图划这件事,难道还来得及吗?
积累贮藏,是天下的大命。如果粟多而且财物有余,干什么事不成功呢?进攻就能夺取,防守就会坚固,进行战争就取得胜利。使敌人归顺,使远方的人归附,招集什么而不到来呢?现在驱逐百姓回归到农业,都附着于根本,使天下的人各自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食物,工商业不务农而食的人转向农作,那么积蓄充足,人人高兴自己所从事的事。可以使天下富强安定,却形成这样一种危险局面,臣私下为陛下惋惜!于是皇上为买谊的话所感动,就开始设置籍田,亲自耕种来勉励百姓。晁错又劝说皇上道:
英明君王在上位而百姓不感到寒冷饥 饿,不是耕种而使他们有吃的,纺织而使他 们有穿的,而是为他们开辟积累财物的道路。所以尧帝、禹帝有九年的水灾,商汤有七年的旱灾,但国家没有因饥饿而死的人。这是因为积蓄多而防备已先具有了。现在国家统一,土地和人121的数量不比商汤、大禹时候少,加上没有天灾和几年的水旱灾害,但积蓄却不充足,这是什么道理?土地上有剩余的利润,百姓有剩余的力气,生产谷物的土地没有得到全面开垦,山地大湖的资源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不务农而食的人没有完全回到农业上去。人民贫苦,那么邪恶就出现。贫苦产生于不充足,不充足产生于不务农,不务农就不依附土地,不依附土地就会离开家乡轻视家庭,百姓就像鸟兽,即使有高墙深池,严刑峻法,仍不能加以禁止。
寒冷的时候,对于衣服不要求华丽;饥饿时,对于食物不求甘美;饥饿寒冷到来了,就不顾廉耻。人的本性是一天不吃两餐就饿,整年不制作衣服就寒冷。腹内饥饿得不到食物,皮肤寒冷得不到衣服,即使是慈母也不能保护她的孩子,君主怎么能拥有他的人民!英明的君主知道这回事,所以要求人民致力于农业和桑业,减轻赋税,增加积
蓄,来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害,所以就可以得到并拥有百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