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著诗、赋、铭、书共二十六篇。先时,王莽末年,沛国史岑子孝也以文章著名,王莽任为谒者,著颂、诔、《复神》、《说疾》共四篇。
夏恭传夏恭字敬公,梁国蒙人。学《韩诗》、《孟氏易》,门徒常千多人。王莽末年,盗贼蜂起,攻陷郡县,夏恭因为恩信素著,为大众所附,拥兵固守,独得安全。光武即位,表扬他忠义果敢,召授郎中,再升太山都尉。安集百姓,很得百姓的欢心。夏恭擅长写文章,著赋、颂、诗、《励学》共二十篇。年四十九,死在任上,诸儒生共同为他起个谥号曰“宣明君”儿子夏牙,年轻时学家业,著赋、颂、讠赞、诔共四十篇。举孝廉,死得早,乡人号曰“文德先生”
◆傅毅传,傅毅字武仲,扶风茂陵人。年轻时就博闻强记。永平中,在平陵学章句,曾作《迪志诗》。傅毅认为显宗求贤不认真,没有真心实意,有才能、有学问的人,大多隐居不出,因此写了一篇《七激》讽谏显宗。建初中,肃宗广泛地罗致文学之士,任傅毅为兰台令史,授郎中,与班固、贾逵共同掌管校正群书。傅毅认为孝明皇帝功德最高,但是庙颂没有,于是仿效《清庙》作《显宗颂》十篇上奏皇帝,由是他的文雅在朝廷显彰著名。车骑将军马防,作为外戚,极为尊重,请傅毅任军司马,以师友的礼对待他。马氏败,被免官回乡里。永元元年(89),车骑将军窦宪又请傅毅为主记室,崔骃为主簿。窦宪升大将军,再以傅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窦宪大将军府掾,文章之盛,当时第一。傅毅死得早,著诗、赋、诔、颂、祝文、《七激》、连珠共二十八篇。
◆黄香传,黄香字文强,江夏郡安陆县人。九岁失母,思念至极,形容憔悴,几乎死掉。乡人称赞他是个孝子。十二岁时,太守刘护听说了,召他去,叫“门下孝子”,十分喜欢他,敬重他。黄香家境清贫,家里没有仆妾,自己操劳,尽心奉养,并且广泛地诵习经典,研究道术,文章也写得好。京师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最初任郎中,元和元年(84),肃宗诏命黄香到东观,黄香读了未曾见过的书。黄香后来请假,回京师时,千乘王行加冠礼,皇帝在中山府第,召黄香至殿下,回顾诸王说“:这就是‘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啊。”左右的人没有不为之另眼相看。后来又召到安福殿谈政事,授尚书郎,多次陈述朝廷得失,赏赐增加。曾经一个人宿于台上,白天黑夜不离宫门。皇帝听说了,表扬他。永元四年(92),授左丞,功满应当升迁,和帝留他,增加了俸禄。六年(94),升到尚书令。后来任为东郡太守,黄香上疏辞让说“:我是江淮地方一个孤苦微贱、愚蔽无知的小人,经学品行能力,没有可以称说的。遭遇太平盛世,得了先人的余福,因此能够在弱冠之时特蒙皇上征用,连续升迁,以至尚书。至今没有纤微的功劳可以称述,应该报恩效死,不料又出于意外,命为京师近郡太守,位尊千里。我听说根据人的能力授官,工作就做得好,按功劳封爵,贤愚就各得其所。我黄香是个无名小卒,出身诸生,守郡从政,本不胜任。真恐因为糊涂,辜负皇上的恩德。又想尚书令职务最为机密尊贵,也不是我黄香所应当长期担任的。接了皇上的诏书,诚惶诚恐,不知怎么办才好。我黄香年纪轻,正好驱使。愿乞施恩,留作冗官,督责小职,在宫廷里作上些杂事,实现我黄香的蝼蚁一样的小志,这是我至死的大愿,死后极大的光荣。”皇帝也很爱黄香能干,又长时间研习历史旧事,仍然留任尚书令,增加俸禄二千石,赐钱三十万,从这以后掌管机要,极为亲信他,重用他。黄香也勤勤恳恳工作,操心国事和操心家事一样。十二年(100),东平、清河报告朝廷卿仲辽等人谣言惑众,牵连近千人。黄香分别据实上奏,救活了不少人。郡国疑案,往往从轻处理,爱惜人命,只恐做不到。又通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都很适当。皇帝知道他勤劳为国,多次赏赐,有病慰问,赐医药。在位推荐颇多,皇帝对他十分宠信,舆论讥他亲幸得过了头。延平元年(106),升魏郡太守。郡里原有内外园田,常与人分种,一年收谷几千斛。黄香说:“《田令》‘商人不务农’,《王制》‘做官的不耕田’,做官拿工资的人,不与百姓争利。”一进郡就把内外园田出租给人耕种。这年遭了水灾,百姓饥荒,他于是把工资及所得的赏赐,分给贫者,丰富户也各出义谷,补公家贷放的不足,饥民获得保全。后来因水潦免官,几个月后,卒于家。所著赋、笺、奏、书、令共五篇。儿子黄琼另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