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官评论说:刚烈的性格,很少能优容宽松;仁柔的人,因为重感情,大多缺少贞固正直之气。吴季英看到别人有什么不幸,说话怅然有所失的样子,完全像个儒者;而心怀愤嫉,激昂慷慨,摧折权势邪恶,又何等勇猛啊!仁以爱物,义以退身,真是个有道德的人呀!俗语说:“救活千人,子孙必封官受爵。”史弼是个严吏,全活平原受牵连的所谓党人千余人,而他的后代子孙衰替,这也不可作为定论啊。
◆卢植传,卢植字子干,涿郡涿县人。身长八尺二寸,声音如钟。
年轻时与郑玄同学于马融,通古今之学,喜欢精研,不爱雕章琢句。马融属外戚豪家,讲席的前面,罗列女倡歌舞,卢植跟马融学习几年,眼睛珠子也没有转一转,马融因此敬重他。学完归家,闭门教学。性格刚毅有大节,经常怀抱立功立业之志,不好辞赋,能够一次饮酒一石。当时,皇后父亲大将军窦武拥立灵帝,刚刚秉持国家的机要政务,朝廷议论想加卢植的封爵。卢植虽然是个布衣,认为窦武平日有好的名誉,于是写信规劝他说“:我曾经听说寡妇有不忧纬少的事,漆室女倚柱悲吟,她们所忧伤的不是个人自己的事,都是为国而忧,忧深思远,这是君子爱国的高尚感情。读书人要有正直的朋友,在于互相规诫,使自己不致陷于不义。《书》说‘要向老百姓商量。’《诗》咏‘:要问事于采薪的人。’我卢植读先王的书很久了,岂敢吝惜我不明事理的话吗?现在您对于汉朝来说,正如周公旦、召公。。在周朝,建立圣主,关系天下,舆论认为您的功劳,以此为重。天下注目而视您,倾着耳朵在听您的,说根据从前的事实,会有景风之福。
按《春秋》的大义,王后无子,要选择亲属中的年长者以为王子;年龄相同,那就选择道德修养好的;道德修养相同,那就决定于占卦。现在同宗继后,披图案牒,按秩序建立,有什么功劳?难道可以叨天功以为己力吗?应当辞去大赏,保全名声。又近来世祚不强,还向外求嗣,可以说是危险了。而四方不安宁,盗贼乘机而起,恒岳、勃碣、盗贼特别多,可能要发生楚人威胁子比,周卿尹士立王子朝夺王子猛位的变乱。应当依照古礼,安置诸子的官位,征召王侯的爱子,宗室的贤才,在外推崇训道大义,在内止息贪求权利的思想,挑选贤能之士,随时任用封爵,这是强干弱枝的办法啊。”窦武都不能用。
州郡多次召命,卢植都不就。建宁中,征召为博士,才开始出来做官。
熹平四年(175),九江蛮反叛,四府选举卢植才兼文武,任为九江太守。蛮寇老老实实归服。因病辞官。作《尚书章句》、《三体解诂》。这时设立太学《石经》,以校正《五经》文字,卢植于是上书说“:我年少时从通儒先南郡太守马融学古学,稍微知道现在的《礼记》重复杂乱的地方不少。我以前认为《周礼》诸经论义乖僻,贸然为之作注解,家贫无法缮写,希望能偕同书生二人,同去东观,靠公家的财力与粮食,专心研究,整理《尚书》章句,考《礼记》的所失,庶几审定圣典,刊正碑文。古文科斗,接近事实,流俗压抑,降在小学。中兴以来,通儒达士如班固、贾逵、郑兴父子,都悦礼乐而敦诗书。现在《毛诗》、《左氏》、《周礼》各有传记,与《春秋》互相发明,应当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勉后来,推广圣人的思想。”值南蛮反叛,因卢植曾经在九江对老百姓有恩信,任命他为庐江太守。卢植深明为政所应该做的事,不扰民,以清静为本,弘扬大体罢了。一年多,再征召任议郎,与谏议大夫马日石单、议郎蔡邕、杨彪、韩说等在东观,校正其中的《五经》记传,补续《汉记》。皇上认为这不是当务之急,调为侍中,升尚书。
光和元年(178),发生日蚀,卢植上密奏劝谏说“:我听说《五行传》‘:日晦暗而月亮现出来,是月行速在日前,叫做月兆。这是君舒缓则臣下骄慢的反映。’就是说君政舒缓,所以日食色暗。《春秋传》曰‘天子避正寝’,是说回避一下日食的时间。日食只一会儿就过去了,近来日食自巳时过午时,既食以后,还云雾掩蔽。近年地震,彗星孛星互见。我听说汉以火德,教化在宽明。接近女色、相信陷害忠良的话,都是应该着重反对的,因为火怕水的原因啊!查今年的变异,都是阳失其道,被阴侵扰,消除御防灾凶,应当有办法啊。谨略陈八事:一用良,二原禁,三御疠,四备寇,五修礼,六遵尧,七御下,八散利。用良,应当使州郡严格挑选贤良之士,按才任用,责任选举。原禁,所有党锢,绝大多数是没有罪的,可以赦免宽恕,平反冤假错案。御疠,宋后因王甫、程阿陷害,忧愤而死,他的父亲兄弟都以无罪被诛死,尸体抛弃,不准收葬,疫疠的发生,都由于此。应当下令收拾,以安游魂。备寇,侯王之家,赋税减削,因为穷困就想为乱,一定要发生非常变故,应当使他们生活供给充足,防止祸患的发生。修礼,应当征召有道德的人,如郑玄一流,讲述《洪范》天地的大法,排除收服灾咎。遵尧,现在郡守刺史,一月调动几次,应当按照考绩,升进其明者,黜退其幽者,以分别其能者不能者,即使不能九年考功,三岁考绩也行。御下,请客送礼,拉人情,搞关系,一律禁绝,推贤举能的事,责成主管部门办好。散利,作天子的,按理不应有私人积蓄,应当弘扬大事,除去细微末节。”皇帝没有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