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大礼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大礼

文王问太公曰:“君臣之礼如何?”

太公曰:“为上惟临,为下惟沉,临而无远,沉而无陷。为上惟周,为下惟定。周则天也,定则地也。或天或地,大礼乃成。”

文王曰:“主位如何?”

太公曰:“安徐而静,柔节先定;善与而不争,虚心平志,待wu以正。”

文王曰:“主听如何?”

太公曰:“勿妄而许,勿逆而拒;许之则失守,拒之则闭sai。高山仰之,不可极也;shen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

文王曰:“主明如何?”

太公曰:“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蔽矣。”

译文

文王问太公dao:“君主与臣民之间的礼法应该是怎样的?”

太公回答说:“shen为君主最重要的是dong察下情,作臣民的最重要的是驯服恭敬。dong察下情在于不疏远臣民,驯服恭敬应该不隐瞒私情。zuo君主的要遍施恩惠,作臣民的应安守职分。遍施恩惠,要象天空那样覆盖万wu;安守职分,要象大地那样稳重厚实。君主效法上天,臣民效法大地,这样君臣之间的礼法就圆满构成。”

文王问dao:“shen居君主之位,应该怎样zuo?”

太公答dao:“应该安详稳重而沉着清静,柔和有节而xiong有成竹,善于施惠而不同民众争利,虚心静气而公dao无私,chu1理事务公平正直。”

文王问:“君主应该如何倾听意见呢?”

太公答dao:“不要轻率地接受,也不要cu暴地拒绝。轻率接受就容易丧失主见,cu暴拒绝就会闭sai言路。君主要象高山那样,使人仰慕不已;要象shen渊那样,使人莫测其shen。神圣英明的君主之德,就是清静公正,达到极点。”

文王问:“君主怎样才能zuo到dong察一切呢?”

太公答dao:“yan睛贵在明察事wu,耳朵贵在min听意见,tou脑贵在思虑周详。依靠天下人的yan睛去观察事wu,就能无所不见;利用天下人的耳朵去倾听意见,就能无所不闻;凭借天下人的tou脑去思考,就能无所不知。四面八方的情况都汇集到君主那里,君主自然就能dong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例证

君主应“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是本第的一个重要观点。在古代帝王中,唐太宗李世民在这方面zuo得最为chuse。

唐太宗在即位之初,即提chu了一个发人shen省的问题:什么叫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jin接着列举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偏信”则亡的历史教训,证明“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对于君主来说,兼听就会天下大治,偏信就会天下大luan。唐太宗听了“甚善其言”,完全赞同。他shen知“一人之耳目有限,思虑难周,非集思广益,难以求治”,他曾对大臣说:“朕既在九重,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正因为认识到帝王“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所以才鼓励臣僚极言规谏。

在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批评皇帝叫“犯龙鳞”传说龙hou下“有逆鳞径尺,人有撄之,则必杀人。”所以历代尽guan设有谏gong,但殿廷上往往是鸦雀无声,无人敢冒犯天颜。唐太宗为了让臣僚极言规谏,多次表示,即使是“直言忤意”,也决不加以怒责。每次听取谏言时,总是和颜悦se,态度诚恳。他对大臣说:“人yu自照,必须明镜;主yu知过。必藉忠臣。”对于敢直言劝谏的人,不仅不加责罚,反而给予奖励。有个人被判死刑,司法官员孙伏伽进谏说,an照法律,不该chu1死,怎么能滥加酷刑呢?太宗听后觉得言之有理,ma上改进,并赐给他价值百万钱的公园。有人认为孙伏伽所谏不过是件小事,奖赏太重。唐太宗却认为,重赏的不是这件事,而是奖赏这zhong敢于进谏的行为。由于太宗的积极倡导,谏诤乏事蔚然成风。当时犯颜直谏、面折廷争的事例屡见不鲜。上自宰相,下至县官小吏,甚至gong延嫔妃,都有人敢于直言切谏。其中最杰chu的是魏征。在君臣相chu1的十七年里,魏征始终以直谏著称,唐太宗对他也往往是言听计从。魏征去世后,唐大宗悲痛地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他为此颁布诏令,号召臣僚们以魏征为榜样,zuo到宣言无隐。

“贞观之治”清明政治的chu现,同唐太宗虚心求谏、诚意纳谏、知过能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