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粤西游徐霞客游记记五(5/7)

一里,朝北望穿山,隔着江流高悬着一个眼睛一样的洞穴,以前从北面看,今天转到南边观看,在这空檬雨色之中,见到这个明亮的圆洞,怀疑是在中秋节的半晴半雨之时了。再往前走,望见崖头北隅的梳妆台下,飞石嵌入江中,剑成门网,远望它,比水月洞似乎小些,可与堆山的石门,气势相似。然而急流奔涌在石门中,荡漾之状尤其奇异,忽然之间,往上看见明亮的圆洞直达云霄,向下看方方的小洲嵌入水中,顾盼之间,奇绝的景致从未有过。共行一里,往东来到崖头庙。此山在难山的南面,是城南第三重正南的案山。漓江往西在堆山与阳江合流,又向东在穿山会合拖剑江及漓江的支流,往南奔流而下,此山正当江流的要冲。山不怎么高,可屹立于此扼住江流,有迎面挡熊的气势。有庙向西,供奉嘉应妃,十分灵验,就是灵爵庙。〔宋代嘉定年间(1208-1224)加封为嘉应善利妃。〕庙北的山崖上有亭子,是梳妆台,下边就是飞崖悬空下嵌,中间卿空成门洞的地方,山崖突起波涛倾注,不能往下俯瞰,只见回狼跃澜,回旋的水流从石门中旋转而出,不时发出脚步声一样的声音。坐了根久,返回庙中。由庙后进入一个洞,洞口向西。穿过洞口沿台阶下去,那后面十分深远,四处都望得见,有肺叶状的岩石垂在洞中,石色纯绿,层层叠叠覆盖下来,似荷叶相连,这就是荷叶洞。穿过荷叶底下钻到山的东北面,就是透入亮光的洞口了,漓江重又潇绕在山下。由荷叶前往左下走,向东转入漆黑之中,洞势弯隆,来不及找火把进去了。起初,我从堆山的僧人那里听到荷叶洞的名字,询问他又不知道它的位置,来到这里擦拭崖壁上的题记知道是这里,得之于意料之外,山洞也灵光变幻,不辜负在雨中来回走了一趟。庙中无人住,参加赛神的人带着火种来就着石崖烧饭,前后不断。庙东北隅的石崖插入江中,山的名字“净瓶”就是由此得名,必须乘船沿着江流观览它,在上面是无法窥视的。仍旧二里走上大道,从十里铺旁过,经过白龙洞,向北顺着南溪去探先前所见白龙洞左边的洞,就是玄岩了。岩洞向东桐口高耸。下到峡中,由南边的山侧向东进入上洞;向东上登必定要经由北面的深洞,全都高深幽远,没有火把不能远游。洞前的钟乳石柱缤纷交呈,不比白龙洞差。上边刻着“玄岩”,字写得十分古朴。出洞后,吃过饭后雨停了。走五里进了宁远门,〔南门。〕返回寓所,换衣服洗去污垢。

初八日早餐后,到按察使司东侧王孙朱初肠家买石头,命令顾仆先一步带着三块小的返回寓所,把三块大的留下为我用夹板包装好。我于是同静闻走一里半出了北门,转向东行半里,向北走上岔开的小径,路过一个水塘,于是上登刘岩山。先有座寺庵在山麓,洞正位于庵后,是刘岩洞。洞口向西,往东下去是漆黑的深渊,外边安了门作为收藏篓嵩的地方。这个岩洞是因姓刘的人得的名,与城南的刘仙岩同名而实际上是不同的。由洞右登高高的石阶上去,这是明月洞。这个洞高高点缀在高崖的半中腰,上面陡削有千尺高,下临重重深壑,洞口也是向西。白云和尚在洞口之上架设了佛阁,层层叠叠靠着岩石,有飞在云上点缀在天空的气势。洞在佛阁下,向东走进去十分深邃,但是昏黑得无法辨清东西,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出洞来,寻找所谓的望夫山。山在洞的北面,仍然被挡住不能看见。使吃了饭下山,在山崖半腰看见北边有条岔开的小径,就沿着山崖稍往北走,又见到一个山洞向西,洞口高悬,僧人砍伐树木,纵横交错地倒架在洞前,无从上登。正在徘徊之间,白云从上边望见了,连忙赶下来,鼓励并领我们上登。用梯子一层层上到洞口,一块岩石挡在洞口,像竖立的屏风;由岩石左侧穿过石缝,则弯弯曲曲玲珑精致;越过石脊向东下走,十分深广,直通到山腹之中;从东边张开的洞口出来,外边下临层层山崖,洞内罗列着深深的殿堂‘;凌空下瞰冲口置身于云天之上。洞口钟乳石柱纵横排列,迸裂的缝隙径穿石洞,北边有一条通道,从高高隆起的崖上深坠下去,转向东洞昏黑下来,也有洞口往东出去,因为太暗不再下走。又与白云分别坐在石脊的中间,谈论此洞的灵异之处。以前他的徒弟中有个迷胡的人,进洞神智迷乱,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白云四处寻找无法找到,在佛前哀求。五天后,那徒弟又从洞旁出来,说是被神捆绑起来,将要投入苦海,因为师傅乞求免罪才赦免了他。然而在这之前在洞中寻找了几遍,不知是从何处出来的。洞的东西两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