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楚游徐霞客游记记十二(4/5)

是悟出先前望见的那若树一样的石峰正位于寺的北面,也在县城的北面。寺离县城十五里,此峰恰好在寺后面二十里,志书上所说的石柱山就是碑文中所称的北柱山无疑了。又往东跨过护龙桥,桥下的水汹涌地向南流去,它就是从颜家桥下曲折地流到此处的。顺溪往东行,从这里向北远望石柱山,那石峰倩美陡峭,如同碧玉替,它旁边有座石崖,也是高高耸起,显露出奇景美态,然而比起尤村洞、山口炯的山峰来,它仅仅具备了它们形态的一部分,不仅是小。又走两里到下湾田,有棵大树峙立在路边,上部枝权分耸,而下部盘绕堆叠,向周围凸出,有六七人合抱那么粗,回旋状的树窝和枝干交错处,都承接了些水在里边,若像洗头盆,它也属于树妖了。又往东,路从倒卧的石头间通过,溪流这才折往南朝到蓝山县城的路流去。于是往东走进山冈土垄间,两里,有条路自西南向东北横贯,我猜想它就是蓝山县通往桂阳州的路了。又往东沿着白帝岭走。大概界头铺那里的山脉从满云山向东北方回折,到东边高高耸起成为白帝岭。所以界头铺以南,水都折向南流往蓝山县,而山从界头铺西边耸起的巨大山峰,即九疑山的东部边缘,就屏风似地屹立着而向南环绕,它东面耸起的高大山岭便是白帝岭,它的北面,排列的山岭夹着个山坞,形成一块平地,群峰外绕,中间平坦广阔,西部就是蓝山县城。道路沿白帝山南面走,途中屡屡越过分出的小山岭,走五里,路转向南,又走五里为雷家岭,它是白帝山的东南尽头处。在雷家岭吃了饭。当时还未到下午,但前面路途中空无一人,行人都投宿在雷家岭,于是我与他们一同停留在此地。停下来后,天气才放晴。这天只行了三十里,这是因为我的脚被磨破,早晨又下着雨,前方无宿处等缘故。

初三日半夜起来,星光明亮闪烁,我以为此后久晴是可以预知的了。到拂晓,饭未吃完,雨仍旧下了起来。我们在泥泞的洼地中小步向前挪动。一条大溪也从蓝山县城折向东流来,于是沿溪向东走。随后溪折往南,路折往东。越过一座岭,共走五里,大溪又从南面流来,这里是许家渡。渡过溪往东走一里,溪向北流入山峡,路向南进入山间。走五里到杨梅原,有一两户人家背靠山顶居住,房屋被盗贼纵火烧坏,显得零落可怜。到这里雨停了。又往南十里,为田心铺。田心铺以南,小路通畅,有条小溪向北流去,它大概是从朱禾铺流过来的。从此处起,路西面的大山从蓝山县城南面排列向南延伸而去,清澈的溪水绕流在山下;路的东面石峰高耸峻秀,也是排列向南延伸,高大的松树遮蔽在峰岭上。我们取道于两面山岭之间,走三里有个亭子,可以躺卧可以休息,走进亭,顿时不再感觉到旅途的辛苦。共走了二十里,在朱禾铺吃饭,此铺是蓝山、临武两县的分界处。再走一里,跨过永济桥,桥下的水往东流,绕过东山山麓,折往北汇入岿水。又往南走四里为江山岭,这岭是南面大山脉的山脊,岭上的水分流往楚、粤两省。岭西十五里叫水头,志书上说武水发源于西山下的鸿鹏石,应当就是那地方。越过岭脊便顺水流往东南走,四里为东村。水由山峡中向南流去,路往东南翻越山岭。直往上爬了一里还多,才到达岭头上,江山岭虽然平坦但它是分水岭脊、此岭高峻却与山脉的过延无关。下岭后,路更加通畅平直,路两边夹立着合抱的高大松树。走三里,才进到山坞中。那山坞平平地延展开去,形成一个恫,但四周的山不很高,东北方只有东山最巍峨高峻,西南方则是西山的分支向南延伸而下,直抵苍梧,划分开广东、广西两省。三里后,经过山坞走出两座石山间的山口,山口外又是宽展的平地,四周被山峦包围形成一个桐。又走三里,再次走出两山间的山口。又走一里,便抵达垫江铺而停下来投宿在那里。此铺往南到临武县城还有十里。这天行了六十里,停下来后我的身体略有些不舒服。

初四日我因夜间睡觉时发热,天亮才起来。打听后知道由垫江铺往东北走十里,有个龙洞很奇异,它正是我仰慕而要去游览的地方,但没蕙狄就在此地。于是将行李寄在旅店中,便从小路往东北走。四里,到达大路上,那条大路就是临武县向北通往桂阳州的路。沿大路行一里,有条溪水自北向南流来,它大概是发源于东山脚下的水流。〔名叫斜江。〕越过溪上的桥,便上了握冈岭。翻过岭,路折向正北方,我们又从小路往西北进了山,共走五里,抵达石门蒋家的居住处。有座山兀立着,蒋家居住在山后的洞中,那洞位于青翠掩映的半山腰间。洞门朝向东南,一进去就见成百上千的石柱石门悬吊排列在洞中,俯身朝凹陷处走下去,就是洞的外层。从洞外层的左边往上走,穿过排列的石柱进去,众多石柱分立列置,又曲折环绕形成一个洞,此洞玲珑曲折,如密室深阁,置门分窗,无处不是缝隙透明通光,八面的窗洞相互掩映。我从来游历过的众多岩洞,有像此洞一样曲折的而又没有此洞明爽,有如此洞一样宏敞奇丽的但却没有此洞玲珑,就这些已经足以压倒众多奇异的洞穴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