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户人家的村子。从岭东又走三里为武田,〔从月岩到武田有二十里。〕那地方村落很大。再往东半里,就是通往永明县的大道。横过大道,往南沿一条小而水流平缓的溪流行一里,越过桥向东又走半里,便见一条急流奔涌的大溪横隔在前面。这两条溪是永明县流来的掩、遨两水,路与溪交合的地方为六渡。渡过江又往东南行,山坡高低起伏倾斜不平,走三里为小暑洞。又往东翻越山冈,走三里见到一条很大的石板路,沿石板路南行,又走十里停在板寮,这里大略在上都的东北面。向旁人打听所谓的杨子宅、南龙,回答说都已经走过了。二十日从板寮东南的小路上走,一里,到达通往江华县的大道,往南顺大道行,这里已经是火烧铺了。此铺在道州南面三十里开外、江华县北面不足四十里的地方。又行五里为营上,它是江华县至道州的中点,设置了营房驻兵把守着。营后面有座小尖峰紧靠着。东面数里外有座山峰高峻而上面光秃秃的,这是杨柳塘,从此峰起山脉便如屏风一样向南绵亘,九疑山应当就是在它的东面了。西南面数里外,有座圆状的高峰耸起,这是斜溜。斜溜南边又耸起一座山峰,这是大佛岭,它便是石狼后面那座云雾缭绕的高山。从营上往南走,两旁有许多高峻尖峭的小山峰。又走五里,为高桥铺。又走三里,有条溪自西向东流,尖峭嶙峋的石块石棱横卧在涧流中,大而急的水流从石上冲刷而过,宛若包园的石谷。溪上有座石桥横架着,它应当就是所说的高桥了。又往南七里,为水塘铺。从高桥来,途中有许多乡村妇女在竹林中采摘笋子,我花一钱银子买了一束,带到水塘铺村民家煮熟了,和顾仆各吃掉两碗,味道鲜美异常,然后用筒子装了剩下的一半带上离开那里。水塘铺的西面,直逼斜溜,再往南,斜溜和大佛岭之间,有座小山峰耸起在东面,若一顶纱帽一样。又走五里为加佑铺,它离江华县城有十里远。由铺南直往下走,从小路可通狼石寺。我们折往东南从岭上走,共六七里就抵达江华城西面。从高桥铺南到县城,名义上说是三十里,而实际上仅二十五里。顺城墙下绕到南门边,在店中吃了饭。又往东南走一里,为麻拐岩。〔又叫回龙庵。〕由回龙庵沿江岸向南行半里,水分成两条流来:一条从山谷中流出来,水流较大,它便是拖水;一条从南面流来,也可通小船,它发源于上武堡。大略地说,西面边界是大佛岭、班田、嚣云等众山峰向南曲折绵延而去,东面边界是东岭、苦马云等峰迂回环绕,与南面的山岭相接,唯独在遥远的西南形成一个山坞,这就是所说的上武堡,它的西南面便是广西富川、贺县两县边界。大、小两条江汇合在麻拐岩的南边。大江发源于东边的锦田所,溯流两百多里,船航行三四天就可以到达;小江发源于南边的上武堡,船只溯流航行,只能到达白马营,大约有五十里的路程。然而在进入江口的地方,有用石头累砌成的方形拦水坝,位于水流中间,横阻江中的船只,使船只不能上下,坝内另外放有小船,外面有桥,桥上横铺着木板,供来往的人们越过江流。白马营东面的大山叫吴望山,山上有个秦洞,很是奇异,可惜未能前往;从白马营又往南走,才到上武堡,堡东的大山叫冬冷山。吴望、冬冷两山的水汇合而流出白马营,为小江的上游。于是我们沿南面的小江江岸又往西行三里,到狼石寺。小江中石头密密麻麻,如起伏奔涌的波狼,寺就是由此而得名。此寺中先前有个姓蒋的人修炼成佛,如今肉身还在,他就是所称的“一刀屠”〔狼石寺中有“一刀屠”的肉身,他面部的肌肉如同活着的人一样。碑文中说,他姓蒋,就是寺西面村中的人。他生活在宋代初期,本是个屠宰牲畜的人,卖肉时,不论轻重都是一刀割下便一点不差。后来抛弃妻子去学道,进入大佛岭洞中,坐在玉柱下修炼。过了许久,他母亲进洞方找到他。他拜过母亲,便出了洞,从此就坐化在寺中。后有盗贼想去抢劫江华县的府库,经过此寺时,用向佛卜问的方式作出决定,结果不吉利。盗贼抢劫府库回来,便剖开他的腹,取了他的心脏而去。这也算是“一刀屠”的报应。他的身体已经漆过,然而面部还存留肌肉,头戴香巾,身穿红夹衣,一副儒士的装束,这是因为他的子孙中有读书人的缘故。〕这一天停留在狼石寺中,但寺中的山僧很是粗野。二十一日在狼石寺吃饭。想前往莲花洞,但寺中僧人正好集合众徒弟耕田,无人带路,我们就等候过路的人,许久后才等到一人,于是由寺西顺大路前行。〔向南而去,山峦尽头处为上武堡,那里是江华县与贺县接界的地方。往西翻越大佛坳是到富川县的路。大佛坳离开江华县往西有十里。听说越过坳往西二十里是崇柏,就是江华县与永明县的交界处;又往西二十五里,经过批把所,它在永明县东南面三十里,为江华县与广西省富川县的交界;再往西南三十里,便是富川县城。〕走了七里,直抵大佛岭下。这之前,路左边有座岩,若如镶嵌垂挂在那里的云楞,我怀疑它就是莲花岩了,然而莲花岩还在路右面大山岭的岭脚。于是从岔往北边的小路进去,不足半里,到达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