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队中。八里山,渡大溪而东,是为洪家宅,亦洪氏之聚族也。又东南
小土山,南向山脊行,三里而下,一里
山,有
平岩横宕而东。一里,复南向行山坡,又二里,南上一岭。名银
岭。越岭而下,有村两三家。从其东又三里为武田,自月岩至武田二十里。其中聚落颇盛。再东半里,即永明之大
也。横大
而过,南沿一小平溪行一里,渡桥而东又半里,则大溪汤汤介于前矣。是为永明掩、遨二
,是为六渡。渡江复东南行,陂陀
下,三里为小暑
。又东逾山冈,三里得板路甚大,乃南随板路,又十里而止于板寮,盖在上都之东北矣,问所谓杨
宅、南龙,俱过矣。
二十一日 饭于狼石寺。往莲
,而僧方聚徒耕田,候行路者,久之得一人,遂由寺西遵大路行。南去山尽为上武堡,贺县界。西逾大佛坳为富川
。〔坳去江华西十里。闻逾坳西二十里,为崇柏,即永明界;又西二十五里,过枇杷所,在永明东南三十里,为广西富川界;更西南三十里,即富川县治云。〕七里,直抵大佛岭下。先是,路左有一岩,若云楞嵌垂,余疑以为即是矣,而莲
岩尚在路右大岭之麓。乃从北岐小径
,不半里,至
下。导者取枯竹一大捆,缚为六大炬分肩以
,由路左
披转以
。还饭于狼石,已过午矣。乃循旧路,抵麻拐岩之西合江
,有板架江坝外为桥,乃渡而南。东南二里,至重元观,寺南一里,
狮
岩
。
四里,渡小江桥,经麻拐岩,北登岭,直北行,已过东门外矣。又北逾一岭,六里,渡沲
而北,宿于江渡。
二十三日 五鼓,雨大作。自永州
二十日 从寮中东南小径,一里,江华大
,遂南遵大
行,已为火烧铺矣。铺在
州南三十里而遥,江华北四十里而近。又行五里为营上,则江华、
州之中,而设营兵以守者也。其后有小尖峰倚之。东数里外有峰突屼,为杨柳塘,由此遂屏亘而南,九疑当在其东矣。西南数里外,有
峰圆耸,为斜溜。其南又起一峰,为大佛岭,则石狼以后云山也。自营上而南,两旁多小峰巑岏。又五里,为
桥铺。又三里,有溪自西而东,石骨嶙峋,横卧涧中,济
漱之,宛然包园石壑也。溪上有石梁跨之,当即所谓
桥矣。又南七里,为
塘铺。自
桥来,途中村妇多觅笋箐中,余以一钱买一束,携至
塘村家煮之,与顾
各啜二碗,鲜味殊胜,以筒藏其半而去。
塘之西,直
斜溜,又南,斜溜、大佛岭之间,有小峰东起,若纱帽然。又五里为加佑铺,则去江华十里矣。由铺南直下,从径可通狼石寺。转而东南从岭上行,共六七里而抵江华城西。盖自
桥铺南,名三十里,而实二十五里也。循城下抵南门,饭于肆。又东南一里,为麻拐岩。一名回龙庵。由回龙庵沿江岸南行半里,
分二
来:一自山谷中
者,其
较大,乃沲
也;一自南来者,亦通小舟,发源自上武堡。盖西界则大佛岭、班田、嚣云诸山迤逦而南去,东界则东岭、苦
云诸峰环转而南接,独西南一坞遥开,即所谓上武堡也,其西南即为广西富川、贺县界。〔大小二江合于麻拐岩之南。大江东源锦田所,溯
二百余里,舟行三、四日可至;小江南自上武堡,舟溯
仅到白
营,可五十里。然
江之
,即积石为方堰,置中
,横遏阻碍江舟,不得上下,堰内另置小舟,外有桥,横板以渡。白
营东大山曰吴望山,有秦
甚奇,惜未至;又南始至上武堡,堡东大山曰冬冷山。二山之
合
白
营,为小江上
云。乃〕沿南小江岸又西行三里,是为狼石寺。小江中石狼如涌,此寺之所由得名也。寺有蒋姓者成
,今
犹在,即所称“一刀屠”也。狼石有“一刀屠”
,其面
如生。碑言姓蒋,即寺西村人。宋初,本屠者,卖
,轻重俱一刀而就,不
镯铢。既而弃妻学
,
大佛岭
中,坐玉
下。久之,其母
,寻得拜之,遂
,坐化于寺。后有盗
劫江华库,过寺,以占取决,不吉。盗劫库还,遂剖其腹,取心脏而去。此亦“一刀屠”之报也。其
已髹,而面尚
,
香巾,
袭红褶,为儒者服,以
孙有青其衿者耳。是日止于狼石寺,但其山僧甚
野。
二十二日 昧,由江渡循东山东北行。十里为蜡树营。由此渐循山东转,五里,过鳌
源北麓。二里,至界牌,又三里,过石源,又五里,过
冈源。自鳌
源突于西北,至东北
冈源,皆循山北东向行,其山南皆瑶人所居也。
冈之北,犹见沲
东曲而来,
冈之北,始见溪
自南而北。又东七里,逾虎版石。自界牌而来,连过小岭,惟虎版最
。逾岭又三里,为分村,乃饭。村南大山,内有分岭。谓之“分”者,岂瑶与民分界耶?东三里,渡大溪,南自九彩源来者。溪东又有山横列于南,与西来之山似。复循其北麓行七里,至四
桥,有溪更大,自顾村来者,与分村之
,皆发于瑶境也。渡木桥,颇长,于是东登岭。其先只南面崇山,北皆支冈条下;至是北亦有山横列,路遂东行两山之间。升踄冈坳十里,抵孟桥西之彭家村,乃宿。是日共行五十里,而山路荒僻,或云六十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