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江右游徐霞客游记记九(3/4)

登,都是小路,直往上一里,到达峰顶上。又从峰顶上平平地走,峰顶北面最高处为三仙石。登上三仙石,向东眺望黄仙峰,已不能和我所站的地方比高低;向南眺望军峰,像是要与此山比险峻似的;芙蓉山的南面,有座陈峰山,相距在十里以内,它没有芙蓉山高,但陡峭险峻,与芙蓉山相似,它是芙蓉山的来脉。站在高处眺望了许久,从峰北面的小路往西朝下走一里左右,路就与从石坪向西过来的大路汇合。又下行五里,路忽然分往南北两头。开初想从南边走,随即想到大路在北边,应从北边走,于是折往北,山间这才有高竹丛林。又往西下行一里,山谷中开始有民户居住,有高低分布的田地,地名叫烂泥田。又翻越一座山岭往西下行一里,再顺山岭攀登二里,直登上一个峰头,叫揭烛尖,〔又称避暑营。〕从揭烛尖西南朝下走二里,为南坑。有条山涧水从东南方流来,四面山峦环绕,中间是编块谷地,水口处山峰紧夹,河湾向北环绕而去。有姓潘和姓吴的两家人扼水口而居,只有一扇高大的门背向水流朝着揭烛尖,这两户人家雄踞高处,成了整个山坞中的优美景观。沿水流走出那两户人家的后面,又转了几个弯出了山坞,一里后,有条水从北面流来,两水汇合而往南流,路沿水走。行一里,折往西,共走八里,往西逼近一座高峰,有条水从南面流来交汇,然后流往北,有座桥横架在水流上,叫港口桥。沿山峰左麓往北行,又折往西,往北渡过溪水,共五里,见到个大山坞,叫上坪。越过上坪的石梁,水往北流去,路折向西面山上,曲折地向上爬,共五里到杉木岭。翻过岭头向下走二里,山坞狭窄,中间有些官宦人家的住宅,居中的那幢名叫君山,全村都是姓黄的人家。吃过饭走出山隘,行五里登上矮岭。越过岭共走五里,出了杨坊,从杨坊往南行为杭阴,那是宜黄县的一个大村落。从杨坊往西行七里,投宿在车上。

二十日鸡叫第二遍时,顶着明月从车上往西走,就与一条大溪相遇。我想它就是墟上那条从南往北流的溪水,它发源于军峰,经杭阴流到此处。随后溪水直往南流去,而路向西进入山中。又走五里,登上一座山岭。又爬三里,曲折地到达岭隘上,有间屋子在岭隘上,这岭叫黄岭。下了岭二里,一条大溪又从南面流来。渡过溪水,天才明,山才远远地分隔开。沿溪水往西北走五里,有座塔矗立在溪口的小山上,塔的西北面就是宜黄城。又有一条大溪从西南的东壁巡检司流来,直抵县城东边,有根长木头横在溪上成为桥梁;溪水就流往北方与东溪汇合,有座大石桥架在东溪上,叫贯虹桥;再往北,一条小溪顺城西北往东流入大溪,也有座桥架在溪上,叫丰乐桥。

这天抵达宜黄县城东门外贯虹桥边的旅店,找到静闻时,他刚好出门来,急忙喊住他吃了饭。饭后,静闻和我往北走,跨过丰乐桥,攀上狮子岩。此岩盘绕两层,直立在三条溪流汇合处的北边山冲里,大溪就是由这山冲里往北流下抚州府去的。旋即往西经过城北,到新城北门。往北走一里,跨过黄备桥。又往西北走一里,向北进入山中,见到仙岩。这岩高高耸立,如同排列着一层层锦绣,上边弯隆下边狭窄,忽然见到岩西边崖壁的下端是贯通的,形成石门,穿过石门进去,众山掩映,极其幽静,像是另外一个世界。这岩很薄,不只南面耸立如壁,而且北面弯隆遮掩,更加奇异,那贯穿崖壁的缝隙,正如赣州府的通夭岩,也是自然景观中最奇妙的。从仙岩下来走三里,仍进入城北门。大概这座城东面濒临溪流的是旧城,而西面的城是新营造的,它外面还有一重城墙,那外城墙依众山峰的地势环绕,高低起伏。经过城三里,出了城南门。沿东壁巡检司南面来的溪水往西南行,五里后经过四应山东麓。又走十五里,有座小山峰直立在溪岸边,显出狰狞的形态,山中有谭襄敏的墓。又走二里,经过玉泉山下,这山屏风般立在路右边,如在路后立起一道高大的屏障,仰望上去高峻陡直,有间小屋架在崖壁半中腰。本想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