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振衣台。振衣台是从屏风般的崖壁中部悬空伸出去的平坦的石头,是登摩尼洞、一线天的道路所经处。第二个是明星峰,它北面接着双鳌峰,南面与含龟峰相联,在正西面的山峰中是最高的。峰上有个小孔若像星星。第三个是双鳌峰,峰北面的石崖向下插入清澈的潭水中,它就是昨天进入山谷后所经过的放生池南边的山崖。这三座山峰环绕耸立在四声谷西面,寨顶的山脉往西北延伸到这三座山峰尽头处结束。从南面的寨顶往东,最曲折环绕的是城垛峰、围屏峰,它们就是东南面层层环绕的山峰后面的、与西北面的双鳌峰对峙着的那两座峰。从东向北,排列在右边的嶙峋的山峰,顶上如有顶盖遮蔽的是轿顶峰,尖耸的是象牙峰,蹲伏的是狮子峰。它们连绵起伏横亘在四声谷的东面,寨顶的山脉东北面由此转向,又在北面并排耸立起些山峰,成为案山。平坦而向上突起的是香盒峰,形态变幻而耸起的是灵芝峰,它就是方丈的静室所对着的山峰。倾斜伸展的是展旗峰,它东边高昂西边低矮,南北两面崖壁直立、南面的崖壁插入清澈的潭水中,这就是我进来时的山谷中那座在下面凿开石头修成栈道的崖壁。这三座山峰排列环绕在四声谷的北面,寨顶的山脉西南面到此结束。这些都是四声谷里面的山峰。
若是四声谷的外面,展旗峰的北面为天柱峰,它就是昨天远远看去岔出圭玉一样的石片的那山峰,它旁边又是狗儿峰。狮子峰的南面为卓笔峰。围屏峰的南面,深谷中有块棋盘石。寨顶的南面又有朝帽峰。此峰高出其它山峰,孤零零耸立在寨顶后面,我在弋阳县东面从船中远远看见的就是此峰,到了近处它被众峰遮掩着。另外,寨顶和朝帽峰之间,则是接引峰。寨顶的西面有座画笔峰,大约寨顶往北延伸下去的山脉,是罗汉峰等山峰,它们折往南绕向西,排列成一道屏障,而绕到龟峰后面耸出的,就是画笔峰。画笔峰岩石上有条泉,称为水帘洞。这些都是四声谷外面的山峰。这个答四面山峰丛聚,中间单独形成洞穴。唯独朝着西面有一个山峡,两边崖壁直立,水从中间流出去,路也顺山峡走。从南面的龟峰下边、西面的狮子峰侧面、北面的香盒峰和夭柱峰之间,都要翻越山峰攀着石缝才能进出山谷,真是天地间的一处灵奇优美的地方。其中观音峰那一支,从寨顶往北向下延伸,分为两个山谷:西面的就是方丈的静室坐落在其间的那个,最末端是上振衣台、摩尼洞的路;东面被芜杂丛生的草木厚厚地遮蔽着。
我拄着拐杖披开荆棘从东面山谷进去,直抵围屏峰、城垛峰下面,仰视“饿虎赶羊”等众多石头,形象是多么逼真啊!假若铲除掉长得很高的丛草,一级级铺起石瞪,搭起梯子,到达上面,一定有如同灵关再现和僻静优美的景致连续不尽的一些地方。可惜石头杂乱荆棘很深,无法再进去。走出山谷,顺着狮子峰的北面,翻过山岭转往南,向西看去,所说的轿顶、象牙等各山峰又都互相夹峙重叠而耸起。中间倒悬着一座山峰,仿佛一支直立的笔,看上去有咄咄向空中书写的态势,称它叫卓笔峰是不错的,不经过这里就见不到它。卓笔峰下面尽是些石冈高高地横贯着。它的东面又有一座石峰,从寨顶环绕向北,与西面的轿顶、象牙等众山峰又环绕而形成一个山谷。我从石冈间一直向南穿行到石峰的底下,又是因为石头杂乱荆棘很深而退出来。于是向西翻越象牙峰、狮子峰之间的山脊,那山脊倾斜陡直,几乎无法立脚,在山脊上回首俯瞰内谷,真是别有天地。这是东外谷的第一层。
又顺四声谷外面的山岭往东走,折往南行两里,直穿到寨顶的后面,那里是棋盘石。一块大石头高高地拱立在山谷中,上面平滑得如同磨刀石,四周经过凿削,可盘坐可休息。我寻思这里以前曾有人隐居,如今成了与周围隔绝、杂草丛生的地方,未必是什么神仙的遗迹。它的西南边为朝帽峰,西北边为寨顶,它大概就位于围屏峰的后面。它外面有一支山脉,从朝帽峰下面又环绕向北,另外形成一个山谷,只是那座山峰高低起伏,环绕耸立在山谷外,不再像里面的两支山脉都是由裸露的石头、直立的崖壁构成。这是东外谷的第二层。
寨顶峰、朝帽峰之间,峰脊穿越过去的地方,有块石头向南矗立着,高有几十丈,孤零零地悬在峰头上,俨然是一尊石像,它或称为接引峰,或称为石人峰。从棋盘石处眺望那石峰,不觉神思飞扬,我怀疑从棋盘石可以攀登到最高处,便劈开荆棘一直探寻到峰下面,然而面前却是悬崖削石,无可攀登。仍旧从原路回到狮子峰,经过香盒峰,登上灵芝峰,从灵芝峰上望去,天柱、狗儿两座山峰直立在北边的山谷中。大概展旗峰与它北面的一座山峰又环绕形成一个山谷,这是北外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