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王僧达必定前来参加义举。”人们问这是为什么,沈庆之说:“敌寇的战马饮水长江,王僧达出兵赴难,我曾经见到他在先帝面前议论纵横,意志坚定,以此断言他必然前来。”王僧达很快就到来了,孝武帝就让他做长史。孝武帝即位以后,担任尚书右仆射。王僧达对本身的才能十分自负,希望一二年间便做上宰相。他曾经答复诏书说:“亡父亡祖,司徒司空。”他就是这样的自负。
后来担任护军将军,不得志,便求掌管徐州,皇上没有准许。坚持要求,便让当了吴郡太守。当时一年当中调动了五次,越发不得意。吴郡外城的西台寺有很多和尚,王僧达谋求所需要的东西没有如愿,便派主簿顾旷率领门生和自愿者抢劫寺内和尚竺法瑶,得钱几百万。荆州、江州反叛,皇上命令王僧达设置官员领兵。朝廷同意他招兵千人,而他便成立了三十队,每队八十人。在吴地建立宅院,役使了很多的民工,因而被免官。后来孝武帝单独召见,态度骄傲毫不谦逊,一直瞪着眼睛看着他。出来以后,孝武帝叹息说:“王僧达不是狂是什么,竟然仰头对着天子。”后来颜师伯到了他那里,王僧达愤慨地说:“大丈夫宁为玉碎,怎么能够埋没求活?”颜师伯没有答话,犹豫地退出去了。
起初,王僧达在东宫做太子洗马,喜爱军人朱灵宝,等他出京担任宣城太守,朱灵宝已经长大。王僧达作假把他列入死亡名单,转落在宣城左永之的簿籍中,注为自己的儿子,改名叫元序。请求文帝让他做武陵国的典卫令。又让他补任竟陵国的典书令,建平国的中军将军。孝建元年(454),事情败露,又被拘禁。他上表谢罪,说是不能听信身边的人,倾向权贵。皇上更加发怒。王僧达本家中的一个侄子王确,少年姿容俊美,王僧达和他私情很好。王确的叔父王休为永嘉太守,准备把王确带到郡上去,王僧达想把他留下,王确知道了他的意思,避开他不去。王僧达偷偷地在他所住的屋子后面挖了一个大坑,打算引诱王确前来告别,把他杀死埋掉。堂弟王僧虔知道了他的阴谋,呵斥禁止,才停下来。御史中丞刘蠫奏请逮捕立案,皇上不许。孝建二年,被任命为太常,心中尤其不高兴。不久,上表请求解除职务,文章抑扬不平。侍中何偃因为他出言不逊,奏表将他交付南台,又因此而被免官。
在此之前,何尚之退职离休,重又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在宅院中设了一场八关斋,大宴朝士,自己行香。其次到了王僧达那里说:“希望您暂且放掉鹰犬,不要再去游猎。”王僧达回答说:“家中养了一条老狗,放掉无处可去,已经又回到家中。”何尚之脸色十分难看。大明年间(457~464),因为归顺的功劳,封为宁陵县五等侯,逐渐调任中书令。黄门郎路琼之,是太后的哥哥路庆之的孙子,住宅与王僧达的门并排。曾经以华贵的车子和衣服到王僧达家去,王僧达将要出去打猎,已经改换了服装。路琼之就座后,王僧达一句话也不跟他说,然后问他:“我从前门下的开道卒路庆之,是您的什么亲戚?”于是烧掉了路琼之所坐的床。太后很生气,在皇帝面前哭着说:“我还在别人就欺负他,我死后他就要去讨饭了。”皇帝说:“琼之年少,没事到王僧达门上去,受到侮辱是应该的。王僧达是贵公子,怎么可以因此而加罪呢?”太后又对皇帝说:“我终究不能和王僧达共同生存。”在这以前,南彭城蕃县人高。。、和尚释昙标、道方等共同互相诳骗,自己说有鬼神龙凤的祥瑞,常常听到箫鼓之声,他和秣陵人蓝宏期等阴谋作乱,又勾结殿中将军苗乞食等起兵进攻宫门。事情暴露,同党被处死的共有几十人。王僧达屡次违上犯罪,皇上以为终究没有悔改心意,便就着高。。这件事加害他,逮捕他交给了廷尉,在狱中赐他自杀。当时年龄三十六岁。皇帝感到遗憾,对江夏王刘义恭说:“王僧达终于不免于死,追思太保遗留的功业,使人感慨。”于是诏令太保华容文昭公门下的爵位国姻,一概不加贬绝。
当时有个苏宝名叫宝生,本是寒门,有文章之美,官至南台侍御史、江宁令,因为知道高。。谋反,而没有即时报告,也被处死。
王僧达的儿子王道琰,贬谪到新安。元徽年间(473~477),担任庐陵内史,还没到达郡上就死了。他的儿子名叫王融。
○王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