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补尚书度支郎,改掌祠部,袭 封高陵亭侯。
时太庙鸱尾灾,焘谓着作郎徐广曰:“昔孔子在齐闻鲁庙 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 飨,此其征乎。”乃上议曰:
臣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将营宫室,宗庙爲首。古 先哲王莫不致肃恭之诚心,尽崇严乎祖考,然后能流淳化于四 海,通幽感于神明,固宜详废兴于古典,循情礼以求中者也。
礼,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自考庙以至祖考五 庙,皆月祭之。远庙爲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爲坛,去 坛爲墠,有祷然后祭之,此宗庙之次、亲疏之序也。郑玄以爲 祧者文王武王之庙,王肃以爲五世六世之祖。寻去祧之言,则 祧非文、武之庙矣。文、武,周之祖宗,何云去祧爲坛乎?明 远庙爲祧者,无服之祖也。又远庙则有享尝之降,去祧则有坛 墠之殊,明世远者其义弥疏也。若祧是文、武之庙,宜同月祭 于太祖,虽推后稷以配天,由功德之所始,非尊崇之义每有差 降也。又礼有以多爲贵者,故传称“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又言自上以下降杀以两,礼也。此则尊卑等级之典,上下 殊异之文。而云天子诸侯俱祭五庙,何哉?又王祭嫡殇,下及 来孙。而上祀之礼不过高祖。推隆恩于下流,替诚敬于尊庙, 亦非圣人制礼之意也。是以泰始建庙,从王氏议,以礼父爲士, 子爲天子诸侯,祭以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故上及征西, 以备六世之数。宣皇虽爲太祖,尚在子孙之位,至于殷祭之日, 未申东向之礼,所谓子虽齐圣,不先父食者矣。今京兆以上既 迁,太祖始得居正,议者以昭穆未足,欲屈太祖于卑坐,臣以 爲非礼典之旨也。所谓与太祖而七,自是昭穆既足,太庙在六 世之外,非爲须满七庙乃得居太祖也。
议者又以四府君神主,宜永同于殷祫。臣又以爲不然。传 所谓毁庙之主,陈乎太祖,谓太祖以下先君之主也。故白虎通 云:“禘祫祭迁庙者,以其继君之体,持其统而不绝也。”岂 如四府君在太祖之前乎,非继统之主,无灵命之瑞,非王业之 基。昔以世近而及,今则情礼已远,而当长飨殷祫,永虚太祖 之位,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 喜、范宣并以洪儒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 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爲之改筑,虽所执小异,而 大归是同。若宣皇既居群庙之上,而四主禘祫不已,则大晋殷 祭长无太祖之位矣。夫理贵有中,不必过厚,礼与世迁,岂可 顺而不断?故臣子之情虽笃,而灵、厉之諡弥彰,追远之怀虽 切,而迁毁之礼爲用。岂不有心于加厚,顾礼制不可踰耳。石 室则藏于庙北,改筑则未知所处。虞主所以依神,神移则有瘗 埋之礼。四主若飨祀宜废,亦神之所不依也。准傍事例,宜同 虞主之瘗埋。然经典难详,群言错缪,非臣浅识所能折中。时 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
宋武帝受命,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 飧,不改其旧。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永初三年致事,拜光 禄大夫,加金章紫绶。卒,少帝赠左光禄大夫。
长子邃,宜都太守。邃子凝之,学涉有当世才,与司空徐 湛之爲异常交。年少时,与傅僧佑俱以通家子,始爲文帝所引 见。时上与何尚之论铸钱事,凝之便干其语次,上因回与语。 僧佑引凝之衣令止,凝之大言曰:“明主难再遇,便应政尽所 怀。”上与往复十馀反,凝之辞韵诠序,上甚赏焉。后爲尚书 左丞,以徐湛之党,爲元凶所杀。凝之子寅字士若,事在沈攸 之传。寅弟棱,后军参军。棱子严。
严字彦威,幼有孝性,居父忧以毁闻。孤贫勤学,行止书 卷不离手。从叔未甄爲江夏郡,携严之官,于途作屯游赋,又 作七算,辞并典丽。
性孤介,未尝造请。梁仆射徐勉欲识之,严终不诣。累迁 湘东王宣惠轻车府参军兼记室。严于学多所谙记,尤精汉书, 讽诵略皆上口。王尝自执四部书目试之,严自甲至丁卷中各对 一事,并作者姓名,遂无遗失。王迁荆州,随府转西中郎安西 录事参军,历义阳、武宁郡守。郡界蛮左,前郡守常选武人以 兵镇之,严独以数门生单车入境,群蛮悦服。后卒于镇南谘议 参军。文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