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7/10)

,遣使入朝请求援兵,近臣说高颎要造反,文帝没有同意增援,高颎也同样大破贼兵,得胜还朝。

这时,太子杨勇失宠,文帝有废立太子的意思,对高颎说:“有神告知晋王妃,说晋王必定享有天下。”高颎跪着说“:长幼有序,太子不可废。”文帝于是就作罢了。独孤皇后知道高颎志不可夺,阴谋除掉高颎。当初,高颎夫人死的时候,皇后对文帝说“:高仆射老了,死了夫人,陛下为何不替他再娶一个呢?”文帝把皇后的话告诉高颎,高颎流泪辞谢道:“臣如今已经老了,退朝后只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然陛下十分哀怜老臣,但若说到另娶妻室,不是老臣的愿望。”文帝于是作罢。到了现在,高颎的爱妾生下一个男孩,文帝听到后很高兴,皇后非常不高兴,说:“陛下还相信高颎吗?当初陛下想给高。。娶妻室,高颎心里想着爱妾,当面欺骗陛下,如今他的诡诈已经露出来了。”文帝因此疏远了高颎。

适逢商议讨伐辽东,高颎坚决劝阻。文帝不听,任命高颎为元帅长史,跟从汉王杨谅征讨辽东,遇到阴雨疾役,大军不利而还。皇后对文帝说“:高颎当初就不想去,陛下勉强他去,妾本来就知道不会有什么结果。”文帝因汉王年少,把军队都托付给高颎。高颎认为深得信任,心怀公正,从来没有疑虑。杨谅的话多不被采用,非常忌恨高颎。回朝后,杨谅哭着向皇后说:“没有被高颎杀掉,就算是幸运了!”文帝听到后,更加愤愤不平。不久,上柱国王积因罪被杀,审讯的时候,有宫禁之事,说是在高颎那里得知的。文帝想定高颎的罪,听到这些十分震惊。这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瞖、刑部尚书薛胄、户部尚书斛律孝卿、兵部尚书柳述等人,申明高颎无罪,文帝更加恼怒,把他们都交给有司处置。从此,朝中大臣再没有人敢说话。高颎终于连坐免官,保留爵号。

过了不久,文帝到秦王杨俊的宅第,召高颎来陪宴。高颎痛哭流涕,悲不自胜,独孤皇后亦相对哭泣,手下的人亦皆痛哭。文帝对高颎说:“朕不辜负公,公自辜负朕。”于是对侍臣说“:我对高颎胜似儿子,虽然有时不见,但常常像在眼前。自从他被解职,转眼就忘了,好像本来就没有高颎这个人一样。不可用自己要挟国君,自称天下第一。”此事刚过不久,高颎的属下上告高颎的阴谋之事,称“:其子表仁对高颎说‘:昔日司马仲达开始假装有病,不朝见天子,终于得了天下。公今遇此事,怎么知道不是福气呢?’”于是文帝大怒,把高颎囚禁在内史省审讯。宪司又奏高颎别的事情,说:“僧徒真觉曾经对高颎说:‘明年国家有大丧。’尼令晖又说‘:十七、八年,皇帝有大难。十九年就过不去。’”文帝听后更加恼怒,对群臣说:“帝王岂能凭强力而求。孔子有大圣之才,制定法律流传后代,难道不想为天子?天命不允许。高颎和他儿子说的那些话,自比为晋帝,是何种居心!”有司请斩高颎,文帝说:“去年杀了虞庆则,如今刚杀了王积,若再杀高颎,天下人会怎么说我!”于是就将高颎除名。

当初,高颎任仆射,其母告诫他说:“你的富贵已达到顶点,只是还有杀头的事,你要谨慎啊!”高颎因此常恐发生祸变。等到被除名,高颎面有欢欣,脸无恨色,以为灾祸已经免除。

炀帝即位,任高颎为太常卿。当时有诏令收周、齐原有的乐人和天下散乐。高颎奏道“:这种音乐早就废除了。今天征集,恐怕无识之徒弃本逐末,互相传授。”炀帝不高兴了。炀帝这时奢侈淫靡,沉湎声色,又开始修筑长城。高颎非常不满,对太常丞李懿说:“周天元因喜好音乐而灭亡,殷鉴不远,怎么能够再这样呢!”当时,炀帝对启人可汁恩礼过于优厚,高颎对太府卿何稠说:“这个外族人对中国虚实、山川险易所知甚多,恐怕成为后患。”又对观王杨雄说“:近来朝廷特别没有纲常法纪。”有人把这些话奏知炀帝,炀帝认为这是诽谤朝政,杀了高颎,并把他的几个儿子发配到边疆。

高颎有文韬武略,精通政务,承蒙文帝信任,竭尽忠诚,举荐贤良,以天下为己任。苏威、杨素、贺若弼、韩禽等人,皆是高颎举荐的,各尽其用,成为一代名臣。其余立功立事,亦是不可胜数。当朝执政近二十年,朝野人士无不赞服,没人议论是非,当时社会升平,靠的是高颎的力量。论者认为高颎是名符其实的宰相。高颎被杀,天下之人无不伤悼,至今仍为高颎鸣冤不止。所有的奇策良谋和时政方略,都是出自高颎之手,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种情况。

高颎子盛道,官至莒州刺史,发配到柳城,死在那里;盛道弟弘德,封应国公,任晋王记室;次弟表仁,封渤海郡公,并徙于蜀郡。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其先人为了避难,改姓辽氏。祖父炽,本郡中正。父元,任魏侍中、工部尚书,爵临泾公,复本姓牛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