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六十(3/10)

二尸,先王昭穆二尸,合十一尸,三十六主,及君北 面行事于二丈之堂,愚不及此。若以正寝论之,便须朝宴。据《燕礼》:“诸侯宴 则宾及卿大夫脱屦升坐。”是知天子宴,则三公九卿并升堂。《燕义》又云:“席 小卿次上卿。”言皆侍席。止于二筵之间,岂得行礼?若以明堂论之,总享之时, 五帝各于其室。设青帝之位,须于木室内少北西面。太昊从食,坐于其西,近南北 面。祖宗配享者,又于青帝南,稍退西面。丈八之室,神位有三,加以簠簋豆笾, 牛羊之俎,四海九州美物咸设,复须席上升歌,出樽反坫,揖让升降,亦以隘矣。 据兹而说,近是不然。案刘向别录及马宫、祭邕等所见,当时有《古文明堂礼》、 《王居明堂礼》、《明堂图》、《明堂大图》、《明堂阴阳》、《太山通义》、 《魏文侯孝经传》等,并说古明堂事。其书皆亡,莫得而正。今《明堂月令》者, 郑玄云是吕不韦著,《春秋十二纪》之首章,礼家钞合为记。祭邕、王肃云周公作, 《周书》有《月令》第五十三,即此也。各有证明,文多不载。束皙以为夏时书。 刘瓛云:“不韦鸠集儒者,寻于圣王月令之事而记之。不韦安能独为此记?”今案 不得全称周书,亦不可即为秦典,其内杂有虞、夏、殷之法,皆圣王仁恕之政也。 蔡邕具为章名,又论之曰:“明堂所以宗祀其祖,以配上帝也。”夏后氏曰代室, 殷人曰重屋,周人曰明堂。东曰青阳,南曰明堂,西曰总章,北曰玄堂,内曰太室。 圣人南面而听,响明而治,人君之位莫不正焉。故虽有五名,而主以明堂也。制度 之数,各有所依。方一百四十四尺,坤之策也,屋圆楣径二百一十六尺,乾之策也。 太庙明堂方六丈,通天屋径九丈,阴阳九六之变,且圆盖方覆,九六之道也。八闼 以象卦,九室以象州,十二宫应日辰。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四户八牖乘九宫之 数也。户皆外设而不闭,示天下以不藏也。通天屋高八十一尺,黄钟九九之实也。 二十八柱布四方,四方七宿之象也。堂高三尺,以应三统,四向五色,各象其行。 水阔二十四丈,象二十四气,于外,以象四海。王者之大礼也。”观其模范天地, 则象阴阳,必据古文,义不虚出。今若直取《考工》,不参《月令》,青阳总章之 号不得而称,九月享帝之礼不得而用。汉代二京所建,与此说悉同。

建安之后,海内大乱,魏氏三方未平,无闻兴造。晋则侍中裴頠议“直为一殿, 以崇严父之祀,其余杂碎,一皆除之。”宋、齐已还,咸率兹礼,前王盛事,于是 不行。后魏代都所造,也自李冲,三三相重,合为九屋。檐不覆基,房间通街,穿 凿处多,迄无可取。及迁洛阳,更加营构,五九纷竞,遂至不成。宗祀之事,于焉 靡托。

今皇猷遐阐,化覃海外,方建大礼,垂之无穷。弘等不以庸虚,谬当议限。今 检明堂必须五室者何?《尚书帝命验》曰:“帝者承天立五府,赤曰文祖,黄曰神 斗,白曰显纪,黑曰玄矩,苍曰灵府。”郑玄注曰:“五府与周明堂同矣。”且三 代相沿,多有损益,至于五室,确然不变。夫室以祭天,天实有五,若立九室,四 无所用。布政视朔,自依其辰。郑司农云:“十二月分在青阳等左右之位”,不云 居室。郑玄亦云“每月于其时之堂而听政焉。”《礼图》画个,皆在堂偏,是以须 为五室。明堂必须上圆下方者何?《孝经援神契》曰:“明堂者,上圆下方,八窗 四达,布政之宫。”《礼记盛德篇》曰:“明堂四户八牖,上圆下方。”是以须为 圆方。明堂必须重屋者何?案《考工记》,夏言“九阶,四旁两夹窗,门堂三之二, 室三之一。”殷、周不言者,明一同夏制。殷言“四阿重屋,”周承其后不言屋, 制亦尽同可知也。其“殷人重屋”之下,本无五室之文。郑注云:“五室者,亦据 夏以知之。”明周不云重屋,因殷则有,灼然可见。《礼记明堂位》曰:“太庙, 天子明堂。”言鲁为周公之故,得用天子礼乐,鲁之太庙,与周之明堂同。又曰: “复庙重檐,刮楹达响,天子之庙饰。”郑注:“复庙,重屋也。”据庙既重屋, 明堂亦不疑矣。《春秋》文公十三年,太室屋坏,《五行志》曰:“前堂曰太庙, 中央曰太室,屋其上重者也。”服虔亦云“太室,太庙之上屋也。”《周书-作洛 篇》曰:“乃立太庙宗宫路寝明堂,咸有四阿反坫,重亢重廊。”孔晁注云:“重 亢,累栋;重廊,累屋也。”依《黄图》所载,汉之宗庙皆为重屋。此去古犹近, 遗法尚存,是以须为重屋。明堂必须为辟雍者何?《礼记盛德篇》云:“明堂者, 明诸侯尊卑也。外水曰辟雍。”《明堂阴阳录》曰:“明堂之制,周圜行水,左旋 以象天,内有太室,以象紫宫。”此则明堂有水之明文也。然马宫、王肃以为明堂、 辟雍、太学同处,蔡邕、卢植亦以为明堂、灵台、辟雍、太学同实异名。邕云: “明堂者,取其宗祀之清貌,则谓之清庙,取其正室,则曰太室,取其堂,则曰明 堂,取其四门之学,则曰太学,取其周水圜如璧,则曰辟雍,其实一也。”其言别 者,《五经通义》曰:“灵台以望气,明堂以布政,辟雍以养老教学。”三者不同。 袁准、郑玄亦以为别。历代所疑,岂能辄定?今据《郊祀志》云:“欲为明堂,未 晓其制。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一殿无壁,盖之以茅,水圜宫垣,天 子从之。”以此而言,其来则久。汉中元二年,起明堂、辟雍、灵台于洛阳,并别 处。然明堂并有璧水,李尤明堂铭曰“流水洋洋”是也。以此须有辟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