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谓得人,号为六俊,然瑾尤见器重。于谨南伐江陵,以瑾 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 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时论多焉。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 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周文曰:“唐瑾大有辎重, 悉是梁朝珍玩。”周文初不信之,然欲明其虚实,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而已。 乃叹曰:“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 之疑。孤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论平江陵功,进爵为公。
六官建,授礼部中大夫。出为蔡州刺史,历拓州、硖州,所在皆有德化,人吏 称之。转荆州总管府长史。入为吏部中大夫,历御正、纳言、内史中大夫。曾未十 旬,遂迁四职,搢绅咸以为荣。久之,除司宗中大夫,兼内史。寻卒于位。赠小宗 伯,谥曰方。
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恆著衣冠以对妻子,遇迅雷风烈,虽闲夜晏寝, 必起,冠带端笏危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乏者, 又割膏腴田宅以振之。所留遗子孙者,并墝埆之地。朝野以此称之。撰《新仪》十 篇,所著赋、颂、碑、诔二十余万言。孙大智嗣。
瑾次子令则,性好篇章,兼解音律,文多轻艳,为时人所传。天和初,以齐驭 下大夫使于陈。大象中,官至乐部下大夫。仕隋,位太子左庶子。皇太子勇废,被 诛。
柳敏,字白泽,河东解县人,晋太常纯之七世孙也。父懿,魏车骑大将军、仪 同三司、汾州刺史。敏九岁而孤,事母以孝闻。性好学,涉猎经史,阴阳卜筮之术, 靡不习焉。年未弱冠,起家员外散骑侍郎。累迁河东郡丞。朝议以敏之本邑,故有 此授。敏虽统御乡里,而处物平允,甚得时誉。及周文克复河东,见而器异之,乃 谓之曰:“今日不喜得河东,喜得卿也。”即拜丞相府参军事。俄转户曹参军,兼 记室。每有四方宾客,恆令接之,爰及吉凶礼仪,亦令监综。又与苏绰等修撰新制, 为朝廷政典。迁礼部郎中,封武城县子,加帅都督,领本乡兵。俄进大都督。遭母 忧,居丧,旬日之间,鬓发半白。寻起为吏部郎中,毁瘠过礼,杖而后起。周文见 而叹异之,特加禀赐。及尉迟迥伐蜀,以敏为行军司马,军中筹略,并以委之。益 州平,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迁尚书,赐姓宇文氏。六官建,拜 礼部中大夫。
周孝闵帝践阼,进爵为公。又除河东郡守,寻复徵拜礼部。出为郢州刺史,甚 得物情。及将还朝,夷夏士人,感其惠政,并赍酒肴及物产候之于路。敏乃从他道 而还。复拜礼部,后改礼部为司宗,仍以敏为之。敏操履方正,性又恭勤,每日将 朝,必夙兴待旦。又久处台阁,明练故事,近仪或乖先典者,皆案据旧章,刊正取 中。迁小宗伯,监修国史。转小司马,又监修律令。进位大将军,出为鄜州刺史, 以疾不之部。武帝平齐,进爵武德郡公。敏自建德以后,寝疾积年,武帝及宣帝并 亲幸其第问疾焉。开皇元年,进位上大将军、太子太保。其年卒。赠五州诸军事、 晋州刺史。临终戒其子等,丧事所须,务从简约。其子等并涕泣奉行。少子昂。
昂字千里。幼聪颖有器识,干局过人。周武帝时,为内史中大夫、开府仪同三 司,赐爵文城郡公,当途用事,百僚皆出其下。昂竭诚献替,知无不为,谦虚自处, 未尝骄物,时论以此重之。武帝崩,受遗辅政,稍被宣帝疏,然不离本职。隋文帝 为丞相,深自结纳。文帝以为大宗伯。拜日,遂得偏风,不能视事。文帝受禅,疾 愈,加上开府,拜潞州刺史。昂见天下无事,上表请劝学行礼。上览而善之,优诏 答昂,自是天下州县皆置博士习礼焉。昂在州,甚有惠政,卒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