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数年,风教大洽,称为良二千石。 开皇四年,上幸洛阳。熙来朝,吏人恐其迁,悲泣于道。及还,百姓出境迎谒,欢 叫盈路。在州获白乌、白麞、嘉麦,甘露降于庭前柳树。八年,徙为河北道行台度 支尚书。吏人追思,相与立碑颂德。及行台废,累迁鸿胪卿。后以本官兼吏部尚书, 往判五曹尚书事,民为明干。上甚任之,用上祠太山,还次汴州,恶其殷盛,多有 奸侠,以熙为汴州刺史。下车,禁游食,抑工商,人有向术开门者杜之,船客停于 郭外,星居者勒为聚落,侨人逐令归本,其有滞狱,并决遣之,令行禁止。上闻而 嘉之,顾侍臣曰:“鄴都,天下难临处,敕相州刺史豆处通,令习熙法。”其年来 朝,考绩为天下之最。赐帛三百疋,颁告天下。
以岭南夷数起乱,徵拜桂州总管、十七州诸军事,许以便宜从事,刺史已下官, 得承制补授,给帐内五百人。赐帛五百疋,发传送其家累,改封武康郡公。熙至部, 大弘恩信。其溪洞渠帅更相谓曰:“前总管皆以兵威相胁,今者乃以手教相谕,我 辈其可违乎!”于是相率归附。先是州县生梗,长吏多不得之官,寄政于总管府。 熙悉遣之,为建城邑,开设学校,人夷感化焉。
时有宁猛力者,与陈后主同日生,自言貌有贵相,在陈世已据南海。平陈后, 文帝因而抚之,即拜安州刺史。然骄倨恃险,未常参谒。熙手书谕之,申以交友之 分。其母有疾,熙复遗以药。猛力感之,诣府请谒,不敢为非。熙以州县多有同名, 于是奏改安州为钦州,黄州为峰州,利州为智州,德州为欢州,东宁州为融州。上 皆从之。在职数年,上表以年老疾患,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
熙奉诏令交州梁帅李佛子入朝,佛子欲为乱,请至仲冬上道。熙意在羁縻,遂 从之。有人诣阙,讼熙受佛子赂而舍之。上闻。佛子反问至,上大怒,以为信然, 遣使锁熙诣阙。熙性素刚,郁郁不得志,行至永州,忧愤病卒。上怒不解,没其家 财。及行军总管刘方禽佛子送京师,言熙实无赃。上悟,乃召其四子听仕。少子德 棻最知名。
整弟休,幼聪敏,有文武材用。与整同起兵逐张保,授帅都督。后为中外府乐 曹参军。时诸功臣多为本州刺史。晋公护谓整曰:“以公勋望,应得本州,但朝廷 藉公委任,无容远出。然公一门之内,须有衣锦之荣。”乃以休为敦煌郡守。在郡 十余年,甚有政绩。卒于合州刺史。
唐永,北海平寿人也。本居晋昌之愤安县,晋乱,徙于丹杨。祖揣,始远魏, 官至北海太守,因家焉。父伦,青州刺史。永身长八尺,少耿介,有将帅才,读 《班超传》,慨然有万里之志。正光中,为北地太守,当郡别将。俄而贼将宿勤明 达、车金雀等寇郡境,永击破之,境内稍安。永善驭下,士人竞为之用。熙阵常著 帛裙襦,把角如意以指麾处分,辞色自若。在北地四年,与贼数十战,未常败北。 时人语曰:“莫陆梁,恐尔逢唐将。”永所营处,至今犹称唐公垒也。行台萧宝夤 表永为南幽州刺史,夷人送故者,莫不垂泪,当路遮留,随数日,始得出境。大统 元年,拜东雍州刺史,寻加卫将军,封平寿伯。卒,赠司空公。永性清廉,家无蓄 积,妻子不免饥寒,世以此称之。
子陵,少习武艺,颇闲吏职,位大都督、应州刺史、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