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农、舜、禹齐烈,臣岂能仰名。” 帝曰:“屈丐何如?”浩曰:“屈丐家国夷灭,一身孤寄,为姚氏封植。不思树党 强邻,报复仇耻,乃结蠕蠕,背德于姚。撅竖小人,无大经略,正可残暴,终为人 残灭耳。”帝大悦,说至中夜。赐浩缥醪酒十斛,水精戎盐一两,曰:“朕味卿言, 若此盐酒,故与卿同其味也。”
三年,彗星出天津,入太微,经北斗,络紫微,犯天棓。八十余日,至天汉而 灭。帝复召诸儒、术士问之,曰:“灾咎将在何国?朕甚畏之。”浩曰:“灾异由 人而起,人无IO,妖不自作。《汉书》载王莽篡位之前,彗星出入,正与今同。 国家主尊臣卑,人无异望。是为僭晋将灭,刘裕篡之之应也。”诸人莫能易浩言, 帝深然之。五年,宋果代晋,南镇上宋改元赦书。时帝幸东南舄氵齿池,射鸟,闻 之,驿驰召浩,告曰:“往年卿言彗星之占验矣。朕今日始信天道。”初,浩父疾 笃。乃翦爪截发,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余不息, 家人罕有知者。及父终,居丧尽礼,时人称之。袭爵白马公。
自朝廷礼仪,优文策诏,军国书记,尽关于浩。浩能为雅说,不长属文,而留 心于制度科律及经术之言。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 可观。性不好庄老之书,每读不过数十行,辄弃之,曰:“此矫诬之说,不近人情, 必非老子所作。老聃习礼,仲尼所师,岂设败法之言以乱先王之教。袁生所谓家人 筐箧中物,不可扬于王庭。”
帝恆有微疾,而灾异屡见,乃使中贵人密问浩曰:“今兹日蚀于胃、昴,尽光 赵、代之分野。朕疾疹弥年,恐一旦奄忽,诸子并少,其为我设图后计。”浩曰: “陛下春秋富盛,圣业方融,德以除灾,幸就平愈。昔宋景见灾修德,荧惑退舍。 愿陛下遗诸忧虑,恬神保和,无以暗昧之说,致损圣思。必不得已,请陈瞽言。自 圣化龙兴,不崇储贰,是以永兴之始,社稷几危。今宜早建东宫,选公卿忠贤陛下 素所委仗者,使为师傅;左右信臣简在帝心者,以充宾友。入总万机,出统戎政, 监国抚军,六柄在手。若此,则陛下可以优游无为,颐神养寿。此乃万代之令典, 塞祸之大备也。今长皇子讳,年渐一纪,明睿温和,众情所系,时登储副,则天下 幸甚。立子以长,礼之大经,若须并大,成人而择,倒错天伦,则生履霜坚冰之祸。 自古以来,载籍所记,兴衰存亡,鲜不由此。”帝纳之,于是使浩奉策告宗庙,令 太武为国副主,居正殿临朝。司徒长孙嵩、高阳公奚斤、北新公安同为左辅,坐东 厢,西面。浩与太尉穆观、散骑常侍丘堆为右弼,坐西厢,东面。百寮总己以听焉。 明元居西宫,时隐而窥之,听其决断。大悦,谓左右侍臣曰:“长孙嵩宿德旧臣, 历事四世,功存社稷;奚斤辩捷智谋,名闻遐迩;安同晓解俗情,明于校练;穆观 达政事要,识吾旨趣;崔浩博闻强识,精于天人之会;丘堆虽无大用,然在公专谨。 以六人辅吾子,足以经国。吾与汝曹游行四境,伐叛柔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群臣时奏事所疑。帝曰:“此非我所知,当决之于汝曹国主也。”
会闻宋武帝殂,帝欲取洛阳、武牢、滑台。浩曰:“陛下不以刘裕欻起,纳其 使贡,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乘丧伐之,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侵齐, 闻齐侯卒,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以为恩足以感孝子,义足以动诸侯。今国家未 能一举而定江南,宜遣人吊祭,恤其凶灾,布义风于天下,令德之事也。且裕新死, 党与未离,不如缓之,待其恶稔。如其强臣争权,变难必起,然后命将扬威,可不 劳士卒而收淮北之地。”帝锐意南伐,语浩曰:“刘裕因姚兴死而灭其国。裕死, 我伐之,何为不可!”浩固执曰:“兴死,二子交争,裕乃伐之。”帝大怒,不从。
遂遣奚斤等南伐,议于监国之前曰:“先攻城,先略地?”斤请先攻城。浩曰: “南人长于固守,苻氏攻襄阳,经年不拔。今以大国之力,攻其小城,若不时克, 挫损军势,危道也。不如分军略地,至淮为限,列置守宰,收敛租谷。滑台、武牢 反在军北,绝望南救,必沿河东走。若或不然,即是囿中之物。”公孙表请先图其 城。斤等济河,先攻滑台,经时不拔,表请济师。帝怒,乃亲南巡,拜浩为相州刺 史,随军谋主。及车驾还,浩从幸西河、太原,下临河流,傍览川城,慨然有感。 遂与同寮论五等郡县之是非,考秦皇、汉武之违失。时伏其言。